【先锋党员】砥砺前行,只争朝夕
活动发表于河南省
马院易班
2022-03-30 14:52:39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俐璇示范引领事迹材料

  党员简介:李俐璇,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1802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曾获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校运会1500米第一名、3000米第二名,800米第四名,参与校亢茜志愿服务队多个分队的工作,累计志愿时长超过145小时。

  李俐璇是一名中共党员,此刻正坐在桌前,提笔写下这个属于她的故事,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一个关于坚持、关于奉献、关于求索的故事。

投身体育,沉入赛场

  捱过许多坎坷,咽下无数苦累,李俐璇奔跑在田径场上的步伐却从未停下。每个夜晚,东院操场上空总有李俐璇的厉声大喝,那是她又一个间歇冲刺到了终点,放声排出喉咙里的污浊空气,好让筋疲力尽的身体好受些。李俐璇常会去到南湖田径场做力量训练。硕大的铁片和杠铃扛在肩上,咬咬牙继续坚持。哪怕第二天起床双腿酸疼到无法正常行走,也依然风雨无阻。

140307223051683929.jpg

  从初露锋芒的菜鸟,到成为校田径队的一员;从短距离的慢跑,到完成五个全长21.0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从大一的3000米第二,到大二的800米第四,再到大三的1500米第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过程是曲折的。当人们走过那些布满荆棘的道路,回望过往的岁月,会发现那些浸满汗水和泪水的日子,都在闪闪发光。所有的付出都会有答案,所有的星光都不会辜负匆匆赶路的人。经过这场历时三年的漫长磨砺,李俐璇的精神与肉体都得到了充分锤炼。永不疲倦的奔跑和冲刺,让她成长为一名充满自信、不惧挑战,拥有无限拼搏意志的青年,为了心中所想甘愿奉献一切的青年。从今往后,李俐璇也会一直守护她最初的梦想,如同在社会主义建设这条道路上已经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一般,始终充满活力,永续青春血脉,一路生机勃发、勇往直前,永葆蓬勃朝气。

投身志愿,沉入社区

  大学期间,李俐璇加入了校亢茜志愿服务队的“米Fun”分队和校园社区分队,深入武汉各个社区的自闭症儿童服务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截止目前,她已累计为自闭症儿童和青年授课十余次;与社会公益组织合作,负责策划管理武汉市多个社区的公益演出及社区服务活动。除此之外,李俐璇还参与了校庆接待、体育测试协助、光盘行动宣传等多项校级志愿活动。院校两级志愿时长累计已达145.5小时。

  穿梭于武汉街道林立的高楼之间,李俐璇用另一种视角静静观察着这座繁华热闹的大都会。新一线城市里住下许多同李俐璇一样的新鲜血液,也容留着许多不幸而无助的个体。孤寡独居的老人,沟通障碍的孩童,以及他们或忙碌或疲惫的家庭。志愿者们带着水果上门慰问,在社区大院里围坐讨论物业改进建议,领着弟弟妹妹种花、折纸,在盆里铺好泥土,种下一朵朵天真无邪的梦。在互助中心授课的最后一天,离开前有个小男孩抱住李俐璇,对她说:“谢谢姐姐,我好喜欢姐姐。”拥有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能力,是一项多么难能可贵的本领。李俐璇喜欢看他们灿烂如花的笑靥,周身洋溢着幸福的光晕。来自人民群众的认可让李俐璇在这条路上走得更为坚定从容,愿李俐璇的热情开朗,能够帮助到社会中更多有需要的个体,为他们带去更多的平安与喜乐。

投身科研,沉入农村

  步入大三,李俐璇有幸主持一项节能减排大赛社会实践类项目。即使之前她已跟随各个团队获得过不少国家级奖项,但作为负责人主导项目各个环节的事务推进,这还是头一回。为真切了解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生活垃圾收运状况,李俐璇回到了位于十万大山深处的故乡,与村民、村委班子、清洁人员深入交流,亲身体验了一次完整的田野调查过程。近三百份的调研问卷,数十小时的方言录音影像资料。漫长的假期,她泡在家附近的自习室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学习怎么撰写定性研究论文、怎么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怎么设计创新型的治理体系。

140336223051210497.jpg

  满炉的灶灰,溪边的废料、沿路的垃圾堆,山野的风呼啸吹过,调研途中的画面一帧一帧在脑海回放。时常想起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奠基者——费孝通老先生在《乡村中国》文末对青年学者的叮嘱:“希望大家投身进去,成功也许不在李俐璇们这一代人,但可以做一个科学地研究中国社会的先驱者。”李俐璇问自己:什么时候,李俐璇的研究,能够真正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添砖加瓦,而不仅仅只有一些看似华丽实则苍白的字句呢?

140350223051709225.jpg

  科研并非是激情锻造的产物,寂寞与孤独总是相伴左右,唯有知识的光亮抚慰人心。

  就能够获得成果的易事,要经得起推敲,耐得住寂寞。更进一步的,科研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捯饬出几页几页的白纸黑字,而是为了助力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的一场“思想革命”。迈入新时代的中国,需要当代青年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需要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去。她感受到了人民的召唤,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召唤,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李俐璇会永远铭记初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140307223052538224.jpg

结语

  1903年,二十三岁的鲁迅先生在东京写下一首《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李俐璇以李俐璇血荐轩辕。”百年后的今日,祖国已不再身处黑暗之渊,中国共产党也已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一大党。但李俐璇的胸腔里,仍然澎湃着为党和国家付出一切的赤诚与渴望。这个意志坚韧的李俐璇、充满激情的李俐璇、刻苦钻研的李俐璇,依旧愿意为伟大的党和祖国奉献毕生心力。即使身在和平年代,她的热血仍然朝向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而奔涌,为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沸腾。

  李俐璇是一名中共党员,愿为一道热烈鲜艳的火红,一抹明亮纯粹的金黄,一缕党旗上绽开的璀璨朝晖。

  师长点评:李俐璇是一个热情开朗、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的同学,入学以来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为学院和班级争取许多荣誉。同时有着一种“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对待不懂的问题虚心求教、刻苦钻研,投身于志愿服务中,努力燃烧自己,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2018级辅导员 任天成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