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语翼黔行”实践团队:“普”写山乡新画卷
云端思政课堂发表于广东省
物流学院
2025-07-17 15:28:59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语翼黔行”实践团队:

“普”写山乡新画卷“语”润凯里共振兴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语翼黔行”实践团队循着苗岭稻香与侗寨鼓点,于7月13日奔赴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团队汇聚了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直播电商赛项和人力资源赛项一等奖获奖团队核心成员、优秀学生党员骨干、学院艺术团精英以及新媒体运营中心技术能手等优秀学子,他们以“语言赋能产业,技能助力振兴”为实践理念,深入苗乡侗寨,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让普通话成为跨越山川、联通市场、赓续文脉的“新丝路”。

一、润语通心架金桥:语言浸润工程打通文化脉络

团队创新实施“语言文化浸润工程”,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为抓手,构建起“课堂教学筑基、文化浸润赋能、实践应用增效”的三维推普体系,通过精准施策、场景教学,让普通话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金钥匙”。实践队深入凯里市民族村寨、中小学校及社区文化站点,因地制宜开展分层推普:面向中小学生精心设计“诗词+非遗”融合课程,在诗词朗诵中融入农耕文化讲解,指导蜡染创作时用标准普通话诠释“蝴蝶妈妈”图腾背后的苗族传说,实现语言习得与文化传承的双向促进;针对中青年群体量身打造“电商语言实训营”,聚焦产品推介、客户服务等实用场景,队员们驻点苗药文化街和苗绣工坊,为银匠、绣娘提供“沉浸式”语言辅导,从专业术语“錾刻”“破线绣”的发音矫正,到直播话术“这款银饰采用非遗花丝工艺”的规范表达,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切实提升匠人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苗绣绣娘潘阿妹欣喜地说:“这些大学生教我们用普通话说‘錾刻’‘破线绣’,现在我给客人介绍作品更有自信了。”“语翼黔行”团队创新“线下集中授课+线上跟踪辅导”的双轨模式,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让普通话真正成为联通民族文化和现代市场的“彩虹桥”。

二、授技赋能添羽翼:数字培育计划激活产业动能

团队精心打造的“技能赋能培育计划”,由广东省职业院校直播电商赛项一等奖团队领航,创新构建“1+1+N”金字塔式帮扶体系(1名团队学生+1名本地青年骨干+N个农户),为凯里培育复合型“新农人”。实践中,针对当地电商从业者开展“全链条”培训,涵盖短视频制作、直播搭建、话术设计及流量运营等,系统化提升数字营销能力。在苗绣集市,队员们化身“技术导师”,手把手指导绣娘调整手机支架角度、优化补光方案,并提炼出“这款苗绣传承36种古法针艺,每寸布面都蕴含72个匠心针脚”的专业话术模板;在银器作坊,团队协助非遗传承人完成首场直播秀,通过精准流量投放和互动设计,实现观看量突破3000人次、成交5单的“开门红”。“第一次直播就有客人下单,这种成就感太棒了!”银器非遗传承人张师傅激动地说。团队立足银饰、酸汤等特色产品,创新“语言表达+数字营销”双赋能模式,建立“云上帮扶”长效机制,通过定期线上辅导持续拓宽销路,让手机成“云端商铺”、直播变“数字农事”,实现“培养一个带头人、带动一个产业链”的辐射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活力。

三、文旅相融焕新彩:非遗创新实践铸就民族之魂

团队以“文旅创新规划实践”为抓手,通过语言文字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语言传播+文化传承+旅游体验”三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在被誉为“梯田托起的村庄”的白岩村,实践团队深入苗银作坊,系统记录从白铜熔炼、锻打延展到拉丝錾刻、花丝雕琢的全套工艺流程,制作非遗纪录片,让“指尖上的艺术”通过短视频平台走向大众;针对苗族古歌、侗族大歌等口头传统,团队创新采用“普通话转译+原声保留”的双轨制保护方式,既确保文化传播的准确性,又保留原生态艺术韵味,同步建立包含音视频、文字记录的“村史口述档案库”。实践队成员谢宝涛同学感慨道:“录制苗族古歌时,老艺人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让我明白,我们做的不仅是语言转译,更是在搭建一座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适逢苗族吃新节,团队抓住这一融合农事庆典、祖先崇拜与社区欢聚的文化盛事,设计“尝新米”习俗的互动讲解环节,让线上观众沉浸式体验芦笙舞的独特魅力。团队的文旅创新实践既保留民族文化原生态基因,又赋予其新时代表达形式,使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成为可游、可学、可体验的“活态文化课堂”,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双赢。

四、红心聚力绘蓝图:党建联建行动共谋振兴新篇

团队深化“党建联建聚力行动”,充分发挥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校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物流学院党总支与白岩村党支部创新开展“七个一”主题党日活动,即“参加一次主题党日活动、聆听一堂专题党课、同过一次政治生日、举行一次专题研讨、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参观一个红色景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系列活动,实现组织联建、党员联育。“和大学生党员一起过政治生日,听他们讲党课,让我这个老党员也学到了新知识”,白岩村老党员吴大爷动情地说道。共建签约仪式上,物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未昌与白岩村副主任李光玉共同签署《党建共建合作协议》,并举行党建共建基地授牌仪式。依托共建机制,双方将持续推进“三个共建”工程:理论共学筑牢思想根基、人才共育培育振兴骨干、项目共推取得帮扶实效,创新“线上学习+线下实训”持续帮扶模式,让党建引领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政治引领力、组织推动力、人才支撑力,构建校地协同、长效赋能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在苗岭深处,侗寨之间,“语翼黔行”实践团队用青春智慧书写了一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机电答卷”。这支年轻的队伍以语言为桥、以技能为媒、以文化为魂、以党建为纲,探索出了一条“推普+赋能+文旅+党建”四维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他们不仅让普通话成为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更通过数字技术为传统工艺插上腾飞的翅膀;不仅用新媒体让非遗文化重焕生机,更以党建联建构筑起校地协同的长效机制。正如带队老师杨未昌所言,“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普通话和电商技能,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帮扶模式和创新思维”。这份凝结着青春智慧的“机电方案”,正在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间生根发芽,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让更多“语翼”飞向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谱写更加动人的青春乐章。(撰稿:周婷;初审:杨未昌;终审:钟巧兰)


全部评论 (5)
“易”路有你
不负青春 不负韶华
2025-07-21 08:51:32
发表于广东省
评论
“易”路有你
不负青春 不负遇见
2025-07-21 08:49:00
发表于广东省
评论
“易”路有你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25-07-21 08:18:00
发表于广东省
评论
姚大叔
努力开展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精准扶贫。
2025-07-19 00:30:41
发表于广西
评论
李佳燕
赞赞赞赞赞赞
2025-07-18 22:52:12
发表于四川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