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网文】如何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校园大杂烩发表于广东省
国教易班
2021-12-27 20:30:08

  尊师重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传统的师生关系是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关系。但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丰富,信息传播技术使得知识的传播路径多样化,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播的唯一渠道,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历史性的演变。在新形势下,教师需要掌握互联网时代学生们的新型学习模式,充分借助互联网进行教育活动。首先要熟悉学生的总体情况,再根据每名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性的培养其特长和优势,从而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实现人生和个人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做学生的朋友,这不仅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而且平等、民主,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相互信任与密切。

201227212728387764.png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应当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看,造就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必要注重以下工作:

  第一,全面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借助网络技术,寻求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思想,积极将教育心理学理论介入到管理实践中去,创新和改革教育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我校对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学生进行网络远程教学,与之同时开展的网络线上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一场重要的、有意义的教育管理创新实践。在2020上半年的整个学期和整个暑期中,全校学生学习计划顺利完成、学生学习成绩稳定、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开展到位、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均有实效。教学计划顺利完成。

201247212728310240.png

  第二,做好网上教学交流平台。教师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注重情感交流。人本主义情感因素观揭示,学生的心理状态能真正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多教学效果优秀的老师,大都与学生感情融洽,在严格执行教育秩序与教学纪律的同时,要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和学生如果能真正情感融洽,学生就会思想活跃、激发潜能、激发创造力。那种一旦下课,教师与学生“各奔东西”的情境不符合时代的进步。在网络平台中交流、解惑,能真正发挥网络的优势和价值,打破教师与学生在时空上的距离。

  第三,高校教师应当加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促进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要特别注重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给予足够的鼓励和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经过充分的实验,证实了鼓励和信任能改变人的行为,正面积极鼓励的方法在教育活动中的具有重要作用。罗塔尔森效应被广泛应用到教育和管理中,教师和管理者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计划收到预期结果。

学院:国教学院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2018级辅导员 桂林

编辑:熊国垚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