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组成:班级成立于2022年9月,现有成员35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8人。
(2)党团建设情况:班级现有党员2人,预备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共青团员24人,群众5人。
(3)辅导员:操一铭
(4)班主任:陈碧峰
(5)班委构成
班长:林重超
团支书:尹巧玲
组织委员:马彦泽
宣传委员:刘梅婷
生活委员:张泽平
学习委员:徐泽华
创新创业委员:许本昌
易班通讯员:刘梅婷
心理委员:王旗
文艺委员:许本昌
体育委员:许本昌
(6)班训(班级精神):化物利民,明德济生
(7)班徽:
(8)班级建设思路:班级建设围绕“专业融合、实践创新、团队协作、人文关怀”四大核心展开。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学习,激发同学们对生物与制药领域的浓厚兴趣。其次,鼓励实践创新,参与科研项目或创新实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加强班级团队建设,通过团队项目、拓展训练等活动,提升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最后,注重人文关怀,建立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关注每位同学的成长与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班级政治学习活动记录
为了让同学们加深对党的认识,提升党性修养,提高入党积极性,班级坚持进行集中政治学习3次。具体记录如下:
学习主题: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时间:2023年3月4日
地点:化生大楼S217
组织者:尹巧玲
学习主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时间:2023年10月10日
地点:博学西楼109
组织者:尹巧玲
学习主题:二十大报告学习体会
时间:2023年11月17日
地点:越园七舍党团活动室
组织者:操一铭
三、班级各类建设活动记录
2023-2024学年,班级先后开展各类班级建设活动7次。具体记录如下:
活动主题:坚定理想信念暨防诈宣传主题班会
活动类别:文艺活动
时间:2023年3月4日
地点:化生大楼S217
组织者:林重超、尹巧玲
参与数:35人
活动概况:本次主题班会由班长及团支书组织,班级同学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寒假见闻,切身感受变化发展坚定贯彻二十大精神。本次班会还宣传了反诈知识,旨在班级同学的增强反诈骗意识。
活动主题:传本草精华,续中药文化
活动类别:团学活动
时间:2023年5月10日
地点:博学广场
组织者:武汉理工大学校团委
参与数:8人
活动概况:生物制药2101团支部以校“十佳”特色团支部项目“植根生态普药理,赋能学科提素养”参与校团委举办的“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暨团支部风采嘉年华活动。团支部设置识中药得奖品的趣味游戏以及向同学们进行对中药的科普讲解,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学习辨别现场提供的十五味中药,了解部分中药的药用价值。
活动主题: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共建安全网络环境
活动类别:主题班会
组织者:林重超
时间:2023年6月15日
地点:线上腾讯会议
参与数:35人
活动概况:为了宣传网络安全,增强班级同学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防护技能,生物制药2101以寝室为单位开展关于“网络安全”的主题班会。
活动主题:不负青春韶华,共筑优良学风
活动类别:主题班会
组织者:管琰
时间:2023年10月8日
地点:化生大楼S217
参与数:35人
活动概况:响应“凝学风、树新风”学风建设活动,为调动班级同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塑造优良的班风学风,生物制药2101班召开“不负青春韶华,共筑优良学风”主题班会。
活动主题:争当主人翁,迎评促发展
活动类别:主题班会
组织者:林重超
时间:2023年11月11日
地点:化生大楼S217
参与数:35人
活动概况:鼓励同学们发扬主人翁精神,杜绝上课不良行为,规范遵守课堂纪律。以本次评议为鉴,同学们要切身参与良好学风的建设活动,迎评促发展。
活动主题:解码情绪,助力未来活动
类别:主题班会
组织者:王旗
时间:2023年11月11日
地点:化生大楼S217
参与数:35人
活动概况: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生物制药2101班开展了以“解码情绪,助力未来”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活动主题:积极备考,诚信应考
活动类别:主题班会
组织者:徐泽华
时间:2023年12月19日
地点:化生大楼S217
参与数:35人
活动概况:学习委员要求大家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不抄袭、不作弊,保持诚实和公正的态度。在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备考经验。通过强调了诚信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班级集体和成员所获奖项
(1)集体荣誉
--在2023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十佳百优”特色团建项目中荣获“十佳项目”奖项。
(2)个人荣誉
--林重超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二等奖
--林重超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级三等奖
--陈坤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级三等奖
--陈坤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三等奖
--陈坤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省级二等奖
--郑玉玲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级三等奖
--郑玉玲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研究类)省级二等奖
--马彦泽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级三等奖
--马彦泽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研究类)省级二等奖
--袁铭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研究类)省级三等奖
--袁铭欣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研究类)省级三等奖
--李智锋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二等奖
--李智锋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A类)二等奖
--唐标蔓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三等奖
--唐标蔓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省级二等奖
--唐标蔓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级三等奖
--唐标蔓获湖北省生物实验技能大赛省级一等奖
--詹钰莹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三等奖
--黄丽丽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三等奖
--管琰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创新组)国家级三等奖
--管琰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创业组)国家级三等奖
--管琰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研究类)国家级二等奖
--管琰获湖北省生物实验技能大赛(2024)单项赛省级二等奖
--余金珂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级三等奖
--余金珂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研究类)省级二等奖
--管琰获湖北省生物实验技能大赛(2024)综合赛省级一等奖
--尹巧玲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三等奖
--尹巧玲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省级二等奖
--尹巧玲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级三等奖
--卞誉伟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研究类)省级三等奖
--卞誉伟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研究类)省级三等奖
--徐佳颖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三等奖
--李昊轩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省级二等奖
--李昊轩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级三等奖
--邵梅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三等奖
--邵梅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省级一等奖
--邵梅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级三等奖
--邵梅获湖北省生物实验技能大赛省级二等奖
--李子萌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二等奖
--李子萌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二等奖
--李子萌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三等奖
--李子萌获“与绿同行”微公益环保创意大赛省级三等奖
--杨超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级二等奖
--杨超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三等奖
--杨超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省级一等奖
--杨超获武汉理工大学第一届“3S”校园APP创意与设计大赛校三等奖
--杨超获武汉理工大学第一届“3S”校园APP创意与设计大赛最具价值奖
五、班级新闻报道
【理工易班网】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自我价值https://s.yiban.cn/app/311429/post-detail/DkWtY03ZdXmBOWQ
六、班级不足与展望
(1)班级不足
--第一点:沟通机制不健全:班级内部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或沟通频率不足,导致信息传递不畅,班级活动参与度不高,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不够深入。
--第二点: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升:在团队项目或班级活动中,成员间的协作不够默契,分工不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责任推诿现象。
--第三点:活动参与度不均:部分班级活动参与度不高,尤其是部分同学对集体活动缺乏兴趣或由于个人原因未能积极参与,影响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第四点:反馈与评估机制缺失:班级活动结束后缺乏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无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也无法很好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改进依据。
(2)下阶段重点工作
1.就业与升学指导:组织就业信息分享会,邀请校友、职业顾问来分享就业市场趋势、简历撰写技巧、面试经验等。设立升学辅导小组,为考研、出国深造的同学提供目标院校信息、备考策略、申请流程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2.职业规划:开展职业规划工作坊,帮助每位同学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优势和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方案。鼓励班级成员参与模拟面试、职场体验等活动,提升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
3.班级凝聚力建设:组织毕业前的团建活动,如毕业旅行、班级聚餐、毕业晚会等,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和班级凝聚力。建立班级纪念册或视频,记录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为大学生活留下美好回忆。
4.学术交流与分享:鼓励班级内学术氛围的营造,组织论文写作、科研项目经验分享会,促进学术知识的传播与交流。为即将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提供模拟答辩机会,提升答辩技巧和心理准备。
5.心理健康关注:加强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联系,为班级成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健康讲座。建立班级心理互助小组,鼓励成员间相互支持,关注彼此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6.未来发展规划:鼓励班级成员制定个人未来发展规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并相互监督和鼓励,共同追求梦想。建立班级微信群或校友群,保持毕业后的联系与交流,分享各自的发展动态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