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16时,伴随着初雪降临,社会学系·品鉴读书会第七期在社科楼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积极踊跃地参与了本次线上以及线下的活动。
本次读书会由五位同学带来对社会学入门级图书——艾伦·G·约翰逊的《见树又见林》的分享。在高云娇老师对本次活动的书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本次读书会分享正式拉开帷幕。
陈家嘉同学主要从“社会互动”、“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三部分入手对文章内容进行了阐释。总结来说,就是人类的互动构建了社会系统,社会系统通过文化的力量将人类无意识地桎梏在前人构建的固有模式之中,并驱动人类按照最小阻力路径去采取行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和反思:要从系统的视角看问题;在准备走最小阻力路径时应该反思它背后的价值观是否是正确的,是否会带来社会不公平的后果;当同学们处于某种特定文化熏陶的系统中时,应该具有反身性,应该跳出自身所处的社会脉络去了解其他文化圈,而不是用文化偏见去对其他事物作出不公正的评判。
刘平同学以题目《见树又见林》开始,以“树”和“林”的关系概括总结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系统的密不可分,接着结合书中内容主要从身份角色、文化、个人主义、最小阻力路径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讲述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并提出我们生活在社会系统中,要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相应的去思考解决方法。
曾澍瑞同学主要从前三章展开分享,指出现代人们的思考倾向于个人化,这强化了人与人的距离,个人主义也逐渐成为一种现代主义式的思考,打破个人主义式的思考需要从改变个人的心理运转机制开始。同时每个人在社会系统中至少占有一个以上的身份,每一个身份与不同的人相连接,呈现出不同的角色,思考问题时要结合自身在社会中不同的角色处境进行问题解决。
李睿姝同学讲到,实践社会学帮助同学们了解事物之间如何发生联系,从而去寻求哪怕是微小改变的方法。同学们无法靠自己去改变整个世界,但能够影响人们的决策,即使这些决策不会太大,只作用于邻里家庭或者工作场所中。实践社会学往往就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部分问题的途径。
社会学不是一个宏大的概念,而是一种生活中研究微小问题的科学。例如:“我爱你”这句话在不同的情境,状态和社会环境下说出来,会引发不同的结果。实践社会学所研究的就是当我说出这句话时,以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系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实践社会学就是在研究我们在社会运作的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他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世界,思考,理解甚至改变这个世界。
祁蕊同学向大家概述了每一章的内容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反思了自己的很多傲慢、不上进、不思考。提醒我们在进行人类学、公共卫生学质性研究分析的时候,不应当仅仅关注个体的行为与动机,更应当关注人如何受到环境、语境、文化、社会的影响。指出社会学是我们认清自己的入口,是避免我们陷入个人主义式自恋的法宝。
随后,高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在社会工作学科中系统思维的重要性,要以“人在情境中”为中心去理解生活、研究中的问题。同时,提出我们要学会以社会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所遇到的事物,并以“中国人为什么倾向于选择红色而不是绿色”这个小问题引导我们对“矛盾”的思考。
读书会最后,高老师提倡同学们学会从社会现实中挖掘问题,从实践中思考,从生活和宏观社会系统的角度去研究问题。
学院:法社学院
来源:武汉理工社工之家
编辑:徐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