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日,这些注意事项再给同学们提个醒!
新·思想经纬发表于湖北省
法学社会学院
2023-04-06 21:27:42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时间为每年的3月15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消费者权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210448230622437991.jpg


  今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提振消费信心”。提振消费信心,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只有商家诚信经营,消费者了解如何防骗维权,消费才能得到持续、稳定地发展。作为最贴近时代的先行者,当自身的权利被侵犯时,大学生们更应该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因此,在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这些注意事项再给同学们提个醒!

  消费前擦亮眼睛,尽量“货比三家”

   “30块钱的奶茶可以买,30块钱的水果不行”“800块钱的衣服可以买,8块钱的运费不行”……这可能是许多大学生在消费时会有的观念,作为一名尚未经济独立的大学生,在购买物品前应当准确把握“度”的原则,三问自己“这个物品是必须的吗”“这个物品我真的需要吗”“这个物品不买会有什么影响吗”,进而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在实体店进行消费时,同学们首先要核实该商家的经营资格是否合法,一般来说正规商家都会主动在店面显著位置悬挂各种证照,所以进店第一眼就应该能够看到。此外,同种商品如果在多家店铺都有销售的话,尽量遵循“货比三家”原则,综合质量、价格、过往评价等进行选择判断,避免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上当受骗,不要只是因为便宜而一下囤积太多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

  消费中理智选择,避免盲目冲动

  同学们在消费过程中尽量选择消费后付费的方式,如确实需要预付消费,办理会员卡、预付卡前,要尽量选择规模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良好的商家,避免储值的金额还没有消费完,商家就出现跑路、倒闭等情况。并且最好按照自己实际需求理性办卡,特别是理发卡、健身卡、付费自习室卡等,不要受商家宣传的大幅折扣优惠而冲动消费。

  不少同学在出国留学、考研考公前可能会选择购买中介机构的服务,在中介服务过程中,中介未促成买卖协议前,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随意缴纳各种中介服务费用,最好签订书面合同。签订合同前,要看清合同条款内容,如价格、服务标准、优惠条件、有效期限、有效次数、使用权限、使用地点、违约责任等条款和事项。承诺的服务内容、规格、种类、价格尽量要求以书面形式详细列出,即使已有格式合同,也可以要求修改补充。

  消费时, 尽量选择有规模、信誉高、销量高的平台和店铺。特别是服饰、鞋帽类商品,最好选择可可以7天无理由退货,并且提供运费险保障的店铺,这样一旦发生交易纠纷,便可以申请客服介入,给我们提供有理有据的处理结果。

  消费后保存凭证,合理提出诉求

  同学们在购物时不要忘记索要维权凭证并予以妥善保管,格式合同、正规发票、超市购物小票以及手写的各类收款收据等都可以作为有效的消费凭证。如果是网络购物,要留存好订货单、发货凭证以及聊天记录等相关凭证。购买的大型商品,如果是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应尽量保留原有包装和外包装箱。此外,包括与商家进行沟通时的录音录音、聊天记录等也可以作为维权的凭据佐证。

  按照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发生交易纠纷后,按照“属地管辖”的一般原则,消费行为发生在哪里,经营者位于哪里,在发生消费纠纷的时候消费者应当向该地区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站提出申诉,如今的申诉受理渠道已经非常多样化了,可以接受信件、电话、网络以及现场投诉等方式,但是由于消费调解属于三方调解,需要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到场。如果是在学校内的商家发生的交易纠纷,情况严重时,同学们可以联系自己的辅导员、学校的后勤保障部门等进行共同协商解决,要绝对避免发生人身冲突!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谨防各类诈骗 

  诈骗者通过互联网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以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要求学生缴纳贷款的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巨额费用。一旦获取后,他们便拿走网贷平台放款的钱跑路,尚未偿还的高额款项,需要申请学生自己来偿还。此外,很多大学生希望可以通过打工赚取生活经费缓解家庭压力,但有个别提供工作机会的中介公司会先收取一定中介费,之后为大学生刻意安排那些只做一次就会被辞退的工作,使其既没有赚到钱反而会搭上中介费。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渴望兼职赚钱的心理,在互联网平台大力宣传关于微商的广告,吸引大学生成为自己的代理。低价成本的光鲜外表诱惑重重,实则是“先付款后发货”的巨大风险,收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惨烈结局,最终无法赚钱反而血本无归。

  当代大学生要学会通过合法途径正确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学会维权不仅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品质,更代表着同学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面对不合理的消费陷阱与消费套路,大家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维权手段与商家进行沟通。

210424230624432584.jpg

学院:法社学院

作者:陈萍

编辑:李孟欣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