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传播视角下新媒介适老性的缺乏 ——不要让老年人成为信息时代的孤岛
立·榜样力量发表于浙江省
法学社会学院
2021-12-15 18:24:17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未来五年之内,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报告显示,目前,中老年人群触网数量在快速增加,截至2021年6月,40至49岁网民占比为18.7%,在所有年龄段群体中占比位列第2位;中老年群体网民规模增速最快。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为28.0%,较2020年6月增长5.2个百分点。换言之,中老年人群移动互联网使用率超20%,他们作为移动互联网价值洼地,被这个号称越来越便捷的世界抛在了背后。

181215211523885114.png

  微博上有关于“什么时候意识到他们被留在了身后”的提问,有人说是姥姥姥爷自己去交电话费,跑了十几个营业厅都被告知“不收现金”的时候;有人说是不用滴滴就打不到车,五线城市明明打车起步价就能绕一圈,结果老人家花了4个小时才到家;有人说是停电的时候,外公外婆怎么也找不到手机里的手电筒,就摸黑在屋子里吃药。“工作的这10年间,眼看着医院从人工收费变为自助收费,人工挂号变为预约挂号。很多老年人看病越来越不方便。”一位在医院工作的药师说。

  城市运转的规律按着年轻人的标准描画,呈快速、效率、便捷的未来趋势。而老年人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在快速运转的城市里举步维艰。科技化的道路上对老年人应秉持的标准是智能化服务于老年人,而非老年人适应智能化。

181226211523457585.png

  除此以外,能够使用智能手机等传播媒介的老年群体也往往承担着更高的风险。几乎没有老年人会主动质疑收到信息的真实性。加之他们身体机能下降、记忆力减退、对信息的分辨能力降低,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大了老年人使用新媒介的风险。各种诱导型的垃圾信息充斥媒介环境,对老年群体并不友好。   

  看到赶十几里路来办业务却因不收现金而被拒之门外的七旬奶奶,看到信息闭塞出门看病无法出示健康码的家里老人,看到想用智能手机简单发条信息却点进一堆广告的每个努力适应智能化的老年人,我们应该主动地去呼吁这个社会:在科技化的道路上,不要失却人性化;在急促紧张的步调上,请回头看看老年人。

  如今,各APP已经开始专属于老年群体的适老化更新,部分地区也已推出许多照顾老年人的举措,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也在时刻进行中,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下,希望老年群体能不再成为信息时代中的孤岛。

学院:法社学院

作者:张思宇

编辑:徐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