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做出巨大成就。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114亿元,比上年增长8.1%,我国脱贫攻坚战也取得了全面胜利。在全球疫情蔓延时,中国最早提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最早支持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有效推动国际抗疫进程,展现我国强大医疗水平。歼16D投入实战训练、075两栖攻击舰入列、多艘094战略核潜艇同时亮相,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喜人成绩。十三五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以教育公平托举民族未来,促进教育平等。 2022年两会中,妇女平等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公正和法治方面,最高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推进公正司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回顾往昔,在井冈山上,毛泽东同志曾满怀激情展望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 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 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今日,百舸争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抬望眼,这样的前景多么壮丽、多么催人奋进。当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际,越往前走,越需要爬坡过坎、负重前行。致力于民族复兴大业,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青年的历史机遇,更是青年的使命担当。希望青年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砥身砺行,以奋斗与担当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诗行。
学院:法社学院
作者:徐襄屏
编辑:徐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