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阅读历史时,我们可以用上帝视角,回顾发生在历史长河里的各种兴衰得失,并从中得到一些心得和感悟,这大概就是历史的意义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会了解历史和政治已经变得相当重要和必要。因此,学习毛泽东思想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做的事,更是我们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本学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虽然课程并未学完,但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我有如下体会。就这门课来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学说。它有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史论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之中,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过程,也是近现代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其二,则是与现实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发展的学说。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如今,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一方面是为了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因为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先辈们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学习毛泽东同志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也只有真正动脑,学思结合,才能学到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要点。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俄国一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迫切需要新的本阶级的思想武器的指导和革命政党的领导,这就为毛泽东思想奠定了阶级基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在时间上为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并解决了与这条新道路相关的一系列革命的基本问题。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即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到达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领导全党对适合中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讲到:“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 丢掉了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些理论都是与其当时的中国国情紧密联系,解决了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总结和概括了当时的经验。这也体现了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本身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求真务实。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就是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我会坚持科学发展,实事求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把个人的目标追求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不懈努力的过程中,创造出自己的人生辉煌。
“知来处,明去处”,读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也是为了预见未来。不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是可悲的。通过对《毛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了解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和经历的历史进程以及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认识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课程帮助我们学生充分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这对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使我们成为更自觉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新的世纪里,立志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学院:法社学院
作者:柯雅婷
编辑:徐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