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举行荆楚名家采写团队文化调查项目第二期启动会
引·学院新闻发表于湖北省
法学社会学院
2024-12-10 17:30:06

  12月8日下午,由校党委宣传部主办、学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站承办的“荆楚名家采写团队文化调查项目第二期启动会”在南湖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活动邀请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学院兼职教授夏静进行指导,学院党委副书记靳敏出席本次活动。荆楚名家采写团队全体成员,学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站、宣传委员以及全体新闻传播类专业2023级本科生参与学习。

171242241037185906.png

  党委副书记靳敏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荆楚名家采写团队文化调查项目的背景和相关情况。作为学校重点支持的项目,荆楚名家采写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采访十余位专家学者,深度了解了学校前沿的科研成果以及教师育人的感人故事。她带领大家回顾了团队第一期文化调查的成果,并鼓励在座同学利用寒假期间回到家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高质量完成文化调查报告,讲好中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在成果展示环节,团队成员王诗媛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收集分析问题,聚焦奥运冠军的诞生对海沈村发展产生的影响展开调查,以“一个冠军对村庄的改变”为主题进行报告分享。团队成员陈荟从传统文化和当代人生活方式的冲突着手,聚焦福州市长乐区的祭祖文化,分析了祭祖文化在社会结构发展变革中的作用,以《长乐区祭祖文化调查》为主题进行报告。

171240241039982235.jpg

  夏静教授就两份调查报告进行评述,细致分析了两篇调查报告在调查内容、和现实意义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总结了它们在调查语言、结构和理念上的共同特点,并从以小见大、文化自信和挖掘特色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她就“如何写好调查报告”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讲解指导。她谈到,撰写好一篇调查报告对新闻类专业学生提升语言表达和逻辑思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撰写调查报告必须要施展脚力、强化眼力、调动脑力、锤炼笔力。她指出,一篇好的调查报告是能产生影响、给人启示的。对此,她重点强调了撰写调查报告要重视“分析问题,讨论方案,提出措施,产生影响,给予启示”这一关键环节。

  就撰写调查报告的方式而言,她认为,在新媒体时代,以短视频等形式可以更生动地记录撰写人的实地考察,同时结合访谈、问卷、面对面交流等多种调查形式,能够更好地采集和收集信息。

  她结合《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一种习惯——来自湖北经济学院“校园绿色生活调查报告”展览的启示》这篇报道,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何具体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在本报道中,夏静教授敏锐地捕捉到了湖北经济学院校园生态解决方案对校园生态问题解决的启示作用,从“生态教育”入手,谈到了“人与自然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在此案例中,她通过“慢观察引发热思考”“深调查培树好理念”两个小标题,谈到了小标题的撰写要求,即:围绕问题,以小见大彰显新闻价值,能在受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并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调查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对社会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171200241037463543.jpg

  夏静教授生动深刻的讲解引发了同学们的广泛共鸣,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在交流过程中,她谈到,一篇调查报告的完善需要充足的准备,构建好框架、坚持不懈地耐心打磨。她还结合自身采访经历,启发同学们作为一名新闻记录者和传播者,需要时刻秉持“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的信条,时刻铭记语言真实、报道客观的基本要求,为在场同学的专业发展道路指引了方向。

  荆楚文化采写团队深入基层,旨在用镜头和文字记录荆楚文化。后续,学院与团队将继续开展“文化寻根·古韵新承”文化调查项目,鼓励青年学子利用寒假期间返乡广泛调研当地传统文化,聚焦当地饮食、节日民俗、传统绘画书法等主题,实地调研家乡传统文化发展现状及困境,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相关故事,引导青年学子感悟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学院: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

作者:王麒童 强麒润 凃锦嵘 徐雅琪

摄影:毛亦婷、常甜妮

编辑:许洪瑞

全部评论
暂时无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