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盛世,青年当自强 ——读经典,坚定初心使命
新·思想经纬发表于湖北省
法学社会学院
2022-10-15 09:38:44

  走进图书馆,第一面书架上就排满了关于党的相关书籍文件,仔细阅读学习内容,需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的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于是我选择了一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仔细研读对照,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回信中的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书中,提到“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091000221530639157.jpg

图1-书籍原文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在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种信仰,为的就是这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任何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搏、去奋斗、都必须铭记,为了理想信念,就应该去拼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用血肉之躯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是他们不断前进的源源动力,他们以为国家战死为荣,以保护百姓为己任,用生命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091008221530901023.png

图2-王光烈士遗像

  翻阅《安泽史志》,有这样一位女性,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冲进了我的视野。她叫王光,1920年出生在山西运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她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散发传单,书写标语,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行抗日宣传,经常出现在抗日游行的前列。王光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党组织派她到冀氏县(今安泽县)担任一区区长、区委书记等职。这里是新开辟的根据地,工作环境根基更加艰苦复杂,她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发动群众开展生产,组织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支援八路军在前线作战。

091023221530762021.png

图3-王光烈士殉难处

  1943年,日军对我岳南根据地进行残酷的“钳形合围”、“铁滚扫荡”,扬言要变根据地为“无人区”。王光担任一区反“扫荡”总指挥。10月的一天,她率上寨民兵掩护群众转移,途中被敌人抓获,一位年仅23岁的女子,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面对一群丧心病狂的日寇,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壮烈牺牲。“酷刑面前,她面无惧色,毫无一丝屈服、大义凌然、大骂不止”。她用无比的坚强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用纤弱的身躯捍卫着民族的尊严。

091035221530200980.png

图4-太岳行政干校旧址

  我们生在和平年代,但国际形势仍然风云突变,新时代青年仍不忘初心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苦练自身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事业当中。中国选手苏翊鸣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上夺得金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118名毕业生选择到新疆基层工作,决心扎根西部、建设边疆;南开大学文学院决心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贡献的2015级学生蔚晨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于苏翊鸣的回信中写道: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

  对入疆的青年们写道:

  “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对投身国防事业的他们写道:

  “希望你们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091049221530140481.png

图5-苏翊鸣夺金

  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不仅仅是一名国家的书记对国家未来栋梁的勉励,更能读出一名长辈,对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晚辈的欣慰与鼓励。如果一个人活到101岁,那是被称作“期颐”之年的老人,而一个政党到101岁,那正是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我们恰逢盛世,无限的机遇在等待着我们,我们不曾遭遇战火,不曾进行抗争,生来便是国家最好的年纪。但伴随机遇而来的还有数不尽的危机,只有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中拥有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在危急险重任务面前挑担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用一生的行动向党表明初心,积极学习,努力进取,继承老一辈人民的革命精神,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学院:法社学院

作者:刘可心

编辑:李孟欣

全部评论
暂时无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