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有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正逢五四青年节之际,“青年”一词刷屏,不禁在想,到底何为青年?青年的肩上到底应该有着怎样的责任和担当?
还记得,百年前的中国,那是一段怎样黑暗的历史啊。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是历史课本上那一份份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是一片片满目疮痍被分裂的神州大地,是一个个被战争践踏军阀剥削的悲惨人民......整个社会沉浸在一种麻木的沉睡状态之中,彼时的中国,到处充斥着迷茫,彷徨,仿佛看不到一点希望,中国的明天到底在哪?希望又在何处?
不曾忘,是那一群中国青年,他们在“铁屋”中率先醒来,看到国将不国的社会,不愿再只读圣贤书,他们放下书本,走出学堂,走向街头,毫不犹豫地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不曾忘,陈独秀先生在黑暗中踽踽独行,哪怕无数次受到攻击和谩骂,也要去拼命唤醒民智;不曾忘,李大钊先生深入劳农发动大众,坚定不移宣传马克思主义,苦苦求索,只为找到那一纸救国良方,给中国一个光明的未来;不曾忘,鲁迅先生看透了社会的麻木不仁,躲进小楼,不问春秋,最终却还是难凉热血,以笔为刀,竭力“呐喊”,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不曾忘,陈延年眼含热泪以满腔热血说出的那句“我也是立志要为国家献身的”,将大好青春年华奉献给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
当时的中国,长夜漫漫,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是这群青年,他们一袭长袍,从风雨中走来,用生命点燃炬火,大声唤醒其他昏迷的人。慢慢地,醒来的人越来越多,人群的力量越来越大,终于,五四运动一声怒吼,唤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后来无数无数的青年踏着他们走出的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继续负重前行,终于走到了黎明。
是啊,到底何为青年?在我看来,青年便要是时代的先锋,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积极向上的朝气,是要继续带着前辈们未竟之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一群人......基辛格有言:“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是啊,在脚下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14亿的人们,总要有人站在他们前面,总要有人去承担起这份责任,去保护他们的岁月静好。和无数同辈人一样,我愿意成为这种人,只因我们是中国青年,清澈的爱,只为这片我们所热爱的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有一幕曾令我十分动容,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两位先生在送别青年毛泽东时的一幕。青年毛泽东为研究当时中国社会到底缺少什么返回湖南,临行前向两位先生鞠躬拜别后,转身,头也不回地坚定地大步向着前方走去,两位先生静静地站在原地,目送他离去,眼里是数不尽的期望......每次看到这一幕,总会忍不住流泪,这何尝不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缩影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这条通往光明的路上,一代代先人目送后人前行,无声地向他们说道,这条路我们行到此处,前方的道路你不必害怕,尽管放心走去。而一代代青年承载着前辈们殷殷的期望,继续踏着他们开辟的这条路,完成他们未完成之事业,继续为后来人指引方向......
诚然,少年终会老去,从明媚的少年变成冰冷的墓碑,如白驹过隙,不过短短几十载,可是,当先人老去,后人便会接过这份使命,继续前行,代代如此,薪火相传。
我想,这便是传承。也正是因为如此,虽长路漫漫,却总是绵延不绝,灯火通明。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所必须和必将承担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虽时代不同,但中国青年骨子里、血脉中的那份家国责任和使命担当却总是一样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仍布满荆棘,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吾辈青年。我们恰青春年少,躬逢盛世,当以青春满腔热血,用奋斗和担当点亮青春,用坚守和奉献诠释责任,当如鲲鹏展翅,抟摇而上,当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努力走好属于我们的长征路,共筑华夏盛世!
学院:法社学院
作者:云紫轩
编辑:徐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