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的党史学习之后,我受益匪浅,深刻体悟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旺盛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犹记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里那样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35岁及以下党员共2367.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4.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每年新发展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均超过80%。”这无疑是对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共产党,依然保持青春活力、洋溢青春气息的最好印证。也正是这样的青春活力和气息,吸引感召着一批又一批新青年,发奋成为党的新鲜血液。
回望中国共产党过往凤凰涅槃的奋斗路,眺望前方道阻且长的奋进路,我时常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如何读懂一个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怎样从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这两个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感悟:
理论之树,只有在生活的映照下才能常青;理论只有被群众接受,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践力量。中国共产党得以永远年轻,就在于始终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立足于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并与时俱进,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到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作出的具关键意义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和“两个确立”……这些简明扼要、生动鲜明、反映时代呼声和人民需求的理论,既激扬了广大党员奋发向上的澎湃力量,也凝聚起了民心共识,助力我们在新征程上稳步前进。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检验着一个政党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坚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牺牲、自强创造。从井冈山上的旌旗飘扬到长征路上的雄关如铁,从横渡长江的雄师百万到天安门广场的礼炮齐鸣,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到改革开放的大潮澎湃,再到新时代的筑梦中国……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一代代共产党员始终践行初心使命、接力赶赴时代大考、用心写下人民满意的答卷。
砥砺初心向复兴,矢志奋斗的党永远青春。回首建党初期,于1921年的红船之上,出席党的一大的13位代表,平均年龄仅28岁,最小的还不满20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于“疫情时代”的今日,基层一线,青年党员冲锋在前、忘我奉献的身影屡见不鲜。他们永远是最早到达,最晚离开,一心为民,不先为己的那批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青春,始终风华正茂,值得我们青年人一生为之追随和奋斗!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登顶前的冲刺最艰辛。伟大复兴征途如虹、气吞山河,伟大事业道阻且艰、山高水长。而我们作为新时代奋斗者中的一员,更应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焕发“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豪迈。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学院:法社学院
作者:许伟思
编辑:徐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