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声”。
——李大钊
青春,是一个靓丽的代名词。百年前,浙江嘉兴南湖上,一艘小小的红船,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崭新的跨世纪航程。无数先辈们一路上披荆斩棘,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抛头颅洒热血,赢得了新中国的成立,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百年后,“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归来,中国探月计划完美收官。“天问一号”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神州十二号”、“神州十三号”接连飞天,中国人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对太空的向往,从筚路蓝缕,一步步走向了星辰大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国人民从此强了起来。
欧阳修有言: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机缘,都要承担其所处时代的历史使命。从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开拓奋进的改革开放到全面小康的决胜进军,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千秋家国血未冷”,青春的热血里流淌着敢为人先的勇气,涌动着一往无前的执着,承载对人民和国家舍我其谁的责任与使命,熔铸成为梦想、为民族的奋斗与担当。
2020年疫情暴发时,骑行300公里返岗救援的女医生甘如意只有24岁;广东省第一个承诺捐献血浆的康复者小陈,是位19岁的在读大学生;“千里走单骑”从国外运回五箱口罩的赵延,是个只有15岁的少年……这些“00后”在疫情中成长,在磨砺中脱掉了稚气,代之以勇气。不囿于一时的境遇,坚定地迎着风向前,以青春之力量,报效着祖国。当代的中国青年牢记先辈的教诲,以蓬勃向上的姿态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建设青春之国家。大钊先生激昂有力的话语,鼓舞和召唤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为解放、发展、建设国家而前赴后继、奋勇拼搏,今日的中国也因有无数青年的参与而显得充满朝气、充满向上的力量。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吾辈青年当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学院:法社学院
作者:王佳瑶
编辑:徐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