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和永别?
意·交流园地发表于浙江省
法学社会学院
2022-04-07 15:53:32

  又是清明时,终系故人思。这次我梦见两周前去世的妈妈。

  她在世上44年,我18岁。她去世后我连续几日的不安未眠、情绪崩溃当然没能把我从悲痛中救出来,最终只好依托时间的力量。

  直至清明当天,“果壳”微博公开课向一些人提问:你最刻骨铭心的一次告别是什么?这次告别让你认识到了什么?

  互联网从业者耳可丈夫二十几岁的弟弟偶然去世,丈夫把与弟弟各种各样的记忆都写在文章里;导演小笛与奶奶告别,烧纸钱时爸爸喊天上的亲人为初上天堂的奶奶带路;科技从业者云飞共同创业过的朋友逝世,每经过两人常走过的路灯都能想到朋友在世的模样;人力资源总监小菜在妈妈离开后更加学会珍惜在世亲人,陪伴奶奶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享受当下,设计好明天,才会更好地与昨天和解。”

150455220751277779.png

  “志玄安乐经云:观诸人间,亲爱眷属,终当离析,难保会同。当看得开生死的时候,方得安乐。”“哪能看得开啊!”当一位至爱亲朋从这纷繁世间抽身离去,奔向虚空,就意味着他的一切就此消失,昔日喜悦无法重现,遗憾无处弥补,往事徒留回忆,纵有千般想念,万分不舍,却不知何处寄托,终成无奈。

  “至亲离去的那一刻,人通常感受不到悲伤。而真正让你痛苦的,是你打开冰箱后的那半盒牛奶,是窗台上摇曳的绿萝,那安静折叠在床上的绒被,还有那深夜里洗衣机传来的阵阵喧哗。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你,那个最爱的人,已经不在了。”

  是并肩捱过阴雨暴雪后绵延心底的湿气,出生落地从广阔天地撷取来的有关触摸的记忆,光阴沉浮中看不清轻盈沉重的脚印,混乱嘈杂后独自清理的、厮打中溅到身上的无关血迹,冰冷背后的温暖火光和被窗格框柱的旧景。漫长动荡的岁月洪流中,死亡使我们对于生命的本质和目的看得更深刻,也正是这万千羁绊,才让我们甘心委身凡尘,又怎能释然。面对死亡和永别之时,记忆越多,便越无法坦然和释怀。

150408220752567142.png

  回答关于生命和死亡的问题,使我们的爱更纯洁或者进一步探寻生活的真理。当我们学会去正视、接纳死亡的到来,我们才能从中获得救赎与解放,正确地面对死亡。正因为失去如此痛苦,我们确认曾如此相爱;正因为死亡终将收割生命,有限的生命才显得弥足珍贵;不面对死,就不会真正懂得生。

  “我想努力记住自己的亲人,但如果现在连碎片的记忆都抓不住,或许未来某一天,这个人是不是会真的被人彻底遗忘,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过:“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他被所有人遗忘的时候。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的目的不是为了被人遗忘,而是为了被人爱。”

150427220752792719.png

  清明节的意义,或许就是告诉你,不要忘记曾经有这样一个人来过你的世界。我们会为就此永别而不安悲痛,也会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的缺席而遗憾失落,但是在时间对痛苦的打磨消融后,我们带着对他们的爱和记忆继续生活,他们走出了时间,将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或跟由心意跃入山川湖海。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如果你暂时没办法从哀伤的情绪中走出也没关系,只要没有忘记,就永远在一起。

  借此文拥抱失去至亲至爱的自己和每一个你。

学院:法社学院

作者:张思宇

编辑:徐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