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 连州历史建筑巡查手记:岭南古韵与现代守护的对话
投稿发表于上海市
阅读量 111.4k
袁李华
2025-02-26 14:37:36

岭南古韵与

现代守护的对话


引言:深山寻古,触摸千年文脉

在粤北的群山环抱中,连州市如同一颗镶嵌在岭南文化长卷上的明珠。“什么都队”历史建筑调查队深入清远连州14个乡镇,对近百处历史建筑展开实地考察。调查队以“挂牌建筑”为核心,对连州14个乡镇的“99处历史建筑”进行系统性拍摄。从门楼的雕花脊饰到炮楼的枪眼细节,从祠堂的木构梁架到骑楼的拱形连廊,通过多角度照片记录建筑现状,并上传至巡查系统生成电子档案。

连州古建图鉴:

类型与分布

 星子镇:门楼与祠堂的传承

徐屋村祠堂

寿星楼

星子镇是连州历史建筑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尤以寿星楼和徐屋村祠堂最具代表性。

寿星楼(1910年):三层歇山顶楼阁,檐角瑞兽栩栩如生,门额石匾虽字迹斑驳,却见证了清末商贸的繁荣。 

徐屋村祠堂(明朝):青瓦坡顶、木雕雀替保存完好,至今仍是村民祭祀活动的核心场所,体现了“功能延续”的保护价值。




瑶安瑶族乡:防御建筑的智慧

瑶安乡的“大营炮楼”(民国)高三层,砖石清水墙与拱形窗檐融合了瑶族碉楼的防御特色与汉地建筑工艺。炮楼顶层设燕子窝瞭望口,曾是抵御匪患的重要设施,如今虽闲置,却成为研究民族融合的珍贵样本。




东陂镇:时空交错的建筑交响

东陂镇既有明朝的“前江铺村石拱桥”,青石板路串联起古村烟火;也有1971年建的“大江村礼堂”,苏式风格的标语墙与金字木梁,记录着特殊年代的集体记忆。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构成连州建筑的“层积式”景观。

守护者手记:

镜头记录与村民声音

 拍摄建档:打造“数字名片”

例如:湖江村谅清公祖祠,始建于清朝,建筑基本保持原状,环境舒适,邻里关系尚存,高一层,外立面为砖石清水墙,青瓦坡屋顶,砖木结构,建筑样式、结构、材料特点很好地反映特定时代背景下岭南传统建筑特色。




村民访谈:听见乡土记忆

调查队还走访了村民,发现:徐屋村祠堂、夏湟村黄氏祠堂至今仍用于祭祖,村民自发清扫维护;而年轻一代更希望将闲置炮楼(如冲头村炮楼)改造成书屋或村史馆。



结语

我们是过去的倾听者,也是未来的书写者, 我们不仅用测绘仪丈量了建筑的尺寸,更用脚步感知了文化的温度。连州之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历史建筑不是冰冷的砖石,而是城乡发展的“基因库”。期待更多人加入守护行列,让岭南古韵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END

撰稿|蓝雅琳

排版|林   烨 蓝雅琳

初审|孙俊颖

复审|王广文

终审|刘洁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