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猛了,一觉睡醒咋去宇宙挖矿了!?”
站务发表于上海市
阅读量 2.6k
今日话题
2025-03-10 16:45:42
“星际矿工已就位!

“千年诗句照进生物图谱?
“甜橙重生靠基因密钥!

听起来很科幻?!

全国首台“星际矿工”诞生啦!


太空采矿?这个曾经只存在于

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的概念

如今正逐步走向现实


近日,中国矿业大学研发团队

发明的全国首台多功能集成化

太空采矿机器人

目前已经通过初审

即将进入实质审核阶段

这台机器人不仅能适应太空的微重力环境

还配有“仿生六足移动结构”

可以在小行星坑洼不平的地面上行走


图片


随着地球资源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
获取成本将会越来越高
但浩渺宇宙中,却隐藏着无限机遇
仅太阳系中
月球、火星、小行星等天体上
都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和稀有金属
外太空复杂多变的环境及地形
给采矿作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
新型“星际矿工”
以应对小行星表面的特殊环境

团队受节肢昆虫、啄木鸟攀附运动

和折纸技术的运动机制启发

设计了一种针对小行星复杂环境的

移动——锚固——采样

一体化仿生机器人

机器人设计为仿生六足移动结构

足末端有车轮和锚固结构两种配置

提高机器人的移动速度

增加工作的可靠性


图片


太空采矿机器人采用了

高强度、高韧性、高稳定性的新型材料

能在受到外力作用后

迅速恢复原状

能有效抵御太空中的极端温差和辐射环境


据介绍,该机器人利用电能工作
未来构想可以实现原位开采
即边采边利用边转化
转化出的能源可作为供给
再驱动机器人或其他设备工作

太空采矿如今正在成为

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

太空采矿作为地外天体资源原位利用

必不可少的一环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它不仅将为人类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

还将推动人类

开启全新的宇宙资源开发时代


图片


名叫“苏轼”的昆虫

是否让你大吃一惊?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是文学巨匠苏轼留下的不朽名句

但是,名叫“苏轼”的蜉蝣
是否让你大吃一惊?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蜉蝣目课题组
发现并命名了“苏轼无爪蜉”这一物种
这一物种名列
“2024年度中国十大昆虫新物种”首位

图片


“苏轼无爪蜉”这一名称

拥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

在《赤壁赋》中写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千古绝句

千年之后,一个蜉蝣新物种

于长江北段被发现

为了纪念这场跨越千年的缘分

课题组将该物种命名为“苏轼无爪蜉”


课题组周长发教授指出

命名是为了致敬和纪念苏东坡

感谢他匠心独运、豪情满怀地书写过蜉蝣

使得蜉蝣在我国古典文学中

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图片

图片


目前“苏轼无爪蜉”主要发现于

湖北荆州,靠近赤壁

而描写赤壁的名人莫过于苏东坡

他写过两篇《赤壁赋》

团队认为,“苏轼无爪蜉”这个名字

可以让人们联系它的生活环境


以“苏轼”命名这一新物种

网友和苏学专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苏轼无爪蜉”的发表人郑徐弘毅说

对他而言

“苏轼无爪蜉”因名字而被大众熟

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可以更快推进普通大众对这个物种的了解


图片

图片


“苏轼无爪蜉”属于

昆虫纲蜉蝣目中的一个小科

无爪蜉科

无爪蜉科十分稀有

在2019年前,全世界只报道了3属7种

而我国还未有正式发现

但是,由于无爪蜉科

在泰国、俄罗斯和欧洲都有发现

课题组成员们始终相信我国应该有分布

从未停下寻找的脚步


无爪蜉是沙栖性蜉蝣

它们的幼虫生活在20cm以上深度的沙子里

同时,蜉蝣的成虫

羽化时间短,且不集中

采集起来十分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在研究中

采用了多方面的创新方法与手段

几年间他们分别到怒江和长江湖北段

进行了多次采集

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信息

而后通过采集到的一些标本

成功培养出了成虫


目前,课题组已初步了解

稚虫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

后续,课题组将继续研究

成虫的特征和习性

探索“苏轼无爪蜉”在长江中的分布范围与地点

以便它们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图片


他们,如何让甜橙“重获新生”


作为世界上栽培面积广、最常见的

柑橘品种之一

甜橙以其甜美多汁的口感

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它的遗传背景却十分单一

对环境特别是重大病害敏感

使得它在面对病害时显得尤为脆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华中农业大学徐强教授研究团队

历经十余年的不懈努力

不仅揭开了甜橙起源的神秘面纱

明确了甜橙的起源

还基于对甜橙物种起源和驯化的认识

构建了基于基因组信息指导的

从头驯化分子育种策略

这一突破不仅让甜橙“重生”

更为全球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片


甜橙被认为是橘和柚的种间杂交后代

但具体起源过程说法不一

为了验证甜橙起源于中国的猜想

研究团队踏上了漫长的探索之路


2021年,徐强研究团队
在湖南发现一种高酸的甜橙
经基因组分析
证实其可能是甜橙驯化前的原型
并推测甜橙起源于我国南方
为进一步明确起源
团队继续野外调查
收集并测序了
118个野生和地方品种、76个栽培品种
以及32个杂交材料
这些宝贵的样本
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借鉴人类亲缘关系鉴定方法
在群体单倍型水平进行分析
这就像是给每个柑橘样本贴上“基因条形码”
通过高分辨率的基因组分析
借助计算机强大计算能力
推算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庞大的基因数据库
玩一场“连连看”游戏
只不过这场游戏更加复杂和严谨


图片


经过反复比对和分析

团队终于明确甜橙来源于

酸橙(野生柑橘)× 椪柑(现代栽培柑橘)

由此解开了甜橙的“身世之谜”

团队运用从头驯化分子育种途径
培育出“华橘橙2号”和“华橘橙3号”等新品系

“华橘橙2号”保留了商业甜橙风味
具备显著的溃疡病抗性
而“华橘橙3号”不仅抗病
还具备高糖高酸、挂果时间长
风味浓郁等优良特性
这些新品系为柑橘产业提供了新选择
也为育种改良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手段

下一步,研究团队的目标是
培育耐黄龙病的甜橙
同时,进一步探索
把野生柑橘资源中的优异性状
引入到现代栽培柑橘中
加速甜橙、柠檬等
现代栽培柑橘的育种改良进程

图片

春天已至,奋斗者行

为科研工作者点赞!

​来源:学校共青团

全部评论 (2723)
子厚
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7 08:24:34
发表于山西省
评论
李韵琪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7 01:06:50
发表于广东省
评论
李韵琪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7 01:04:54
发表于广东省
评论
李韵琪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7 01:03:30
发表于广东省
评论
李韵琪
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7 01:02:22
发表于广东省
评论
李韵琪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7 00:01:23
发表于广东省
评论
中22.1陈欣如 20220141156
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6 20:13:53
发表于四川省
评论
周婷婷
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6 15:10:30
发表于四川省
评论
周婷婷
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6 15:07:27
发表于四川省
评论
周婷婷
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6 15:05:39
发表于四川省
评论
筱芡
877988
2025-05-16 08:35:05
发表于广东省
评论
筱芡
648847
2025-05-16 08:29:42
发表于广东省
评论
易友92756290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5 23:37:14
发表于云南省
评论
易友92756290
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5 23:36:05
发表于云南省
评论
生科24.2付榄
啧啧啧走着走着啧啧啧
2025-05-15 20:30:59
发表于四川省
评论
生科24.2付榄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5 20:29:01
发表于四川省
评论
生科24.2付榄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5 20:03:41
发表于四川省
评论
生科24.2付榄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5 20:02:08
发表于四川省
评论
生科24.2付榄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5 19:59:33
发表于四川省
评论
生科24.2付榄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2025-05-15 19:57:52
发表于四川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