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强,男,汉族,共青团员,1999年2月份出生,现是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一名车辆维修技术员,在校期间获得校三等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安徽省优秀毕业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
先进事迹
大海感恩于细流,方能显其博大;泰山感恩于土壤,方能显其雄浑;天空感恩于云霞,方能显其广阔。在过去的三年里在国家助学政策的资助下,雨露滋润、营养补给下,逐级攀升拾级而上,宋家强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逐渐在学习、成长的沃土上扎根,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青春热情,投入精彩纷呈的竞赛活动和学习中,以“乌鸦反哺”的行动,回馈国家助学政策的给养。
学习上,宋家强深知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自从进入大学那天起,他就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他喜欢大学的图书馆,喜欢在环境优雅的图书馆里阅读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书以及与专业学习有关的书籍,了解国际时事与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不断地充实自己。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他总是刻苦钻研,虚心求教,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他还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努力协调好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充实的生活的同时也不忘合理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尽量做到学习与日常生活两不误。虽然在这三年里他曾先后获得校二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一有时间还是会去图书馆看书,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校期间宋家强积极参加各种竞赛,获得多项荣誉:2021年获得第七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省赛金奖;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第十八届“振兴杯”金奖;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专项赛省赛金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第二届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二等奖;第九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三等奖;巢湖市首届“挑战杯”创业大赛二等奖;2021年度荣获“安徽省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22年获得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竞赛国赛银奖;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入围国赛;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入围国赛;在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卷”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省赛金奖;第八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省赛金奖;第八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省赛铜奖;荣获2022-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荣获2020--2021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荣获2020--2021年度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拥有2项发明专利;拥有2项软著等。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殷殷嘱托,让他热血沸腾,久久难忘。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树立好人生目标,树立崇高的使命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技能,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生,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已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把培养自己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入校以来他便跟随导师进入工程技术中心学习退役电池检测技术。为了解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模式,他和团队成员跑遍了合肥市大大小小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国轩高科、安徽巡鹰新能源、宁德时代等。同时参加了多场动力电池回收关键问题研讨会。为了解退役动力电池检测技术痛点,他们深入企业实习实践,利用暑期时间,一待就是两个月。夏天的厂房很闷热,汗水打湿了衣服却没有浇灭他们的斗志,终于历经两年的时间,他们找到了解决退役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最佳检测手段,设计了退役动力电池安全检测设备设计方案,并以该技术的研究为基础,申报了校级科研课题。在推动项目落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很多困难与曲折,但是每每想到他们的创新产品有可能会对整个退役动力电池行业带来积极的影响,这种梦想即将成真的兴奋感促使着他继续奋斗,不断改进。
在国家的助学政策帮助下,这三年,他各方面都获得了进步,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得到了提高。今后的宋家强在岗位上将更加努力,锻炼专业技能,秉承“崇德、重技、求实、创新”的校训,学会学习,秉持勇敢,心存感恩,继续向着梦想的尖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助学圆梦,这一政策就像春雨,悄然洒满大地,悄悄滋养着这片大地上的万物,使无数个他们看到生机,茁壮成长。当初,受到滋润的小苗已经长成一个个气宇轩昂的少年,他们足以接下时代的接力棒去建设属于他们的新的篇章。他们终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这片土地上,回报党和国家给予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终将尽他们所能投身热血的事业,再一次使这片土地更有生机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