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节日动态]旧岁夕尽 新春日回
校园风采易青春发表于河南省
安徽财经大学
2023-01-22 02:05:06

旧岁夕尽 新春日回





2022的点滴瞬间还在脑海回荡

转眼间2023农历新年即将来临

大街小巷上增添的一抹抹红影

点缀新春的欣喜

烘托春节的喜气洋洋

2023

SPRING

FESTIVAL


选择一个兔子

查收祝福吧


2023

SPRING

FESTIVAL


心想事成


 / SPRING FESTIVAL /


点击

返回


选择一个兔子

查收祝福吧


2023

SPRING

FESTIVAL


万事如意


 / SPRING FESTIVAL /


点击

返回


选择一个兔子

查收祝福吧


2023

SPRING

FESTIVAL


平安喜乐


 / SPRING FESTIVAL /


点击

返回


选择一个兔子

查收祝福吧


2023

SPRING

FESTIVAL


恭喜发财


 / SPRING FESTIVAL /


点击

返回


选择一个兔子

查收祝福吧



春节的来历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访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习俗





年夜饭

    年夜饭,是春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寓意。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放鞭炮

    放鞭炮是中国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寓意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吉祥如意。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愿新年

胜旧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所有将来皆为可盼

与旧事归尽

来年依旧迎花开


本期编辑

策划|安徽财经大学易班学生工作站

责编|史梦娴

编审|王丽叶

投稿邮箱|acyb2020@163.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全部评论
暂时无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