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
为了让师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责任感,增强学生对非遗的认知与传承意识,提升文化素养,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非遗,进而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播注入新的活力,学校易班推出“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文章,今天推出的是第1期苗族古歌。
非遗简介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老的口头文学形式,其内容包括开天辟地、战争迁徙、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神话传说、爱情故事、情歌礼辞、丧葬火把、苗医苗药以及天文哲学等。苗族古歌的传播有两种形式:口头演述和抄本流传。
苗族古歌源远流长。自苗族先民三苗、灌蔸、南蛮、武陵蛮,到宋时的苗族,都一直把它视为自己的“百科全书”而广为传诵,家喻户晓。“文革”十年浩劫中,它的手抄本和方块苗文记载本被焚烧殆尽,但苗族人民还是悄悄地用民间口传的形式,将其保存了下来。
苗族古歌广泛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吉首市、凤凰县、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与之接壤的贵州、重庆和湖北等地。地处云贵高原的余脉武陵山区,这里山峦叠嶂、森林密布,经济相对落后,环境相对封闭,成为民间文学繁衍的土壤。
苗族古歌对研究苗族古代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祭祀、医学、农学、天文、民俗、军事以及民族迁徙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苗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苗族古歌在加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现实意义。

非遗风采
一、开天辟地歌:苗族先民征服自然的礼赞
这组古歌,包括《开天辟地》《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造日月》四首歌。歌中唱道:“我们看古时,哪个生最早?哪个算最老?他来把天开,他来把地造?”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天地万物的产生问题。接着说,云雾生下两只巨鸟,一只叫乐啼,一只叫科啼。是乐啼和科啼孵出了天和地。可是,“天刚刚生来,天是白色泥;地刚刚生来,地是黑色泥:”“天刚刚生来,像个大撮箕;地刚刚生来,像张大晒席?”是神人剖帕用巨斧将天地劈开:“剖帕是好汉,打从东方来,举斧猛一砍,天地两分开。”接着,一位名叫府方的神人出现了:“府方老人家,脚杆有九节,手臂有八双,能吃九篓鱼,能吃九槽粑,嘴巴咬死马,腰杆硬像钢,来把天一顶,来把地一踩,天才升上去,地才降下来,风才来回吹,鸟才自由飞,雨才往下降,树才往上长,人在地上住,再不弯腰杆。”
开天辟地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白天没太阳,夜里没月亮,天是灰蒙蒙,地是黑漆漆;牯牛不打架,姑娘不出嫁;田水不温暖,庄稼不生长。”《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造日月》三首古歌,集中地展示了宝公、雄公、且公和当公四位神人的丰功伟绩。他们运金运银,打造金柱银柱,支撑天地,又铸造日月。四位祖先请来神女月黛、月优帮忙,他们一鼓作气,造了十二个太阳、十二个月亮,挂在了天上。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日月十二双,昼夜不停跑,晒得田水啊,好比开水冒;晒得石头啊,软得像粘膏;晒得坡上啊,草木齐枯焦。”最后,是神射手桑扎射下了十一个太阳、十一个月亮‘,人们这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这组古歌,生动地描绘了宇宙初始、天地混沌时期,神人开天辟地。古歌中,对天地的形成,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古歌中的神人宝公、雄公、且公和当公,实际是人类祖先的化身。在很多民族的神话中,这是一个神人共治的时代,神和人是难以区分的。苗族人心目中的宝公、雄公、且公和当公,是神也是人。这组古歌,是对苗族先民战胜自然的礼赞,同时也为我们了解人类童年时代的生活,提供了生动的材料。
二、枫木歌:对物种起源的大胆猜想
这组古歌,包括《枫香树种》、《犁东耙西》、《栽枫香树》、《砍枫香树》四首歌。
《枫香树种》的内容,生动地叙述了万物和人类的起源与枫树的关系。在讲到人类的起源时,歌中唱道:“还有枫树干,还有枫树心,树干生妹榜,树心生妹留。”妹榜、妹留是苗语的音译,妹即“母亲”,榜H旷蝴蝶”,原意为蝴蝶妈妈。苗族古歌认为,人、兽、神共有一个母亲,她就是蝴蝶妈妈。古歌描绘了枫树如何生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又如何生了人类、兽类和巨神。《犁东耙西》表现的是远古人类拓荒造田的创业生活:《栽枫香树》反映的是苗人祖先栽种枫香树、培育各种植物的艰难历程。
《砍枫香树》的内容独特,值得特别注意。《砍枫香树》的歌词,涉及古代苗族部族事务的处理问题,集中讲述了理老断案的故事。理老是古代苗族部落中主持公道的老者。歌词说,苗族寨子中因枫香树惹出了矛盾纠纷,于是请理老来断案。第一次请来的理老,一进寨子就叫杀猪打酒。他吃饱了喝醉了,由于舌头发硬,说不出一句话来。大家只好请另一位理老。这位理老骑着公虎来,十分威风。他一进寨子,就叫打酒杀牛。他吃饱了,喝醉了,昏昏而睡。后来,大家请汪俄和立俄当理老,这才断了案,砍了枫香树。枫香树砍倒了,奇怪的是,树根变成了布谷鸟和黄鹂,树梢变成了鹬宇鸟,树叶变成了燕子,树圪疤变成了蝉,木片变成了鱼种。这首古歌,以诙谐风趣的风格,描绘了苗族部落联盟时期的社会管理机制以及部族纠纷的处理方式,同时又对部分动物的起源做出了大胆猜想。
这组古歌,从总体上看,内容比较复杂。可以认定,在长期的口头传唱中,这组古歌经历了多次的再创作,不同的时代,歌师们给它增添了不同的内容。但是,这组占歌的核心内容,表现的还是早期人类对万物起源的猜想,歌词中闪烁着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芒。
三、蝴蝶歌:探索人类先祖的来历
这组古歌,包括《妹榜妹留》、《十二个蛋》、《兄弟分居》、《打杀蜈蚣》、《寻找术鼓》、《寻找牯牛》、《寻找祭服》、《打猎祭祖》八首歌。
《妹榜妹留》和《十二个蛋》,讲述了枫树生蝴蝶,蝴蝶生了十二个蛋,十二蛋义孵出姜央、雷公、老虎、水龙等,提出了蝴蝶是人类、兽类和神的共同母亲的猜想。
在《兄弟分居》中,歌词内容为之一变,讲述的是,人类始祖姜央出生后,同生物界的兄弟们生活在一起。可是,姜央的兄弟们太多了,“人多争管家,姜央各兄弟,个个想当哥,人人争作大,你当我不依,我当你不服”。结果导致了一场争斗,最后,兄弟们只好分居。《打杀蜈蚣》讲述了人类始祖姜央与蜈蚣发生冲突,最后战胜了蜈蚣。这两首古歌,主要讲述了人类早期经历的磨难。
《寻找木鼓》、《寻找牯牛》、《寻找祭服》、《打猎祭祖》四首古歌,讲述的是苗族的各种祭祀仪式及其祭祀用品的来历。这四首古歌,可以在酒场上演唱,但主要是在家族祭祖时演唱,在很大种程度属于祭词,主要由巫师或祭师在祭祀活动中演唱。
这组古歌,内容比较丰富,但重点在于探索人类先祖的来历。
四、洪水滔天歌:对血缘婚姻的追忆
这组古歌,包括《洪水滔天》和《兄妹结婚》二首歌。
《洪水滔天》讲述了蝴蝶妈妈的十二个蛋,孵出的姜央、雷公、水龙、老虎等兄弟,发生矛盾后分了家,雷公上了天庭,水龙下了深潭,老虎进了森林,姜央分得了平地。有了平地,人类始祖姜央开始耕种庄稼。种庄稼需要雨水。于是,雷公和姜央之间产生了矛盾。雷公为了惩罚姜央,发起了滔天洪水,一时间,洪水滔天,万山崩裂,水稻粮种尽埋没。姜央忍无可忍,与雷公展开一场大战。最终,姜央运用智慧,战胜了雷公,滔天的洪水终于退去。
姜央战胜了洪水,这才发现人类几乎灭绝了,光秃秃的石板上,只剩下他们兄妹俩。《兄妹结婚》讲述了滔天洪水之后,姜央兄妹为人类的繁衍而发愁。他们想尽了办法,还是各自找不到配偶。经过各种手段验证,得出的结论是:人类要繁衍,必须兄妹结婚。最后,“姜央娶妹做妻子”,开始了再造人类的艰难历程。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兄妹结婚后,“生下一个肉团崽,圆不溜秋像火把。”血缘婚姻给兄妹俩带来了应有的惩罚。姜央一看很生气,拿来一把弯柴刀,“嘭嘭剁个肉团崽,盛满九只撮箕儿,撒在九个大山间。”
这组古歌,以人类遭遇的灭顶之灾为前奏,重点在于追忆人类的血缘婚姻;古歌的核心,可以看做是族外婚时代的人们对远古血缘婚姻的一种阐释,一种形象化的反思。
五、跋山涉水歌: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跋山涉水歌》又译《沿河西迁》《溯河西迁》,是苗族古歌中相对独立的一首。姜央兄妹结婚后,生下一个肉团,姜央看起来很生气,把肉团剁为碎块,抛进山沟。奇怪的是,这些肉团,竟然长成了九对爹娘。这里的爹娘,泛指男女。从此,男男女女成婚配,人类迅速繁衍起来。
人类的迅速繁衍,给自身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雀多窝窝住不下,人多寨子容不了。难容火塘煮饭吃,难容簸箕簸小米,难容脚板春确杆,没有地方去开亲,没有地方去花钱。七个公公一-把锄,一个挖地十个等,日子实在太难过;六个婆婆-一架车,一根蒿针共纺线,一人在纺十人看,真是实在太艰难!(这里的六、七、十等形容多,不是确数)”于是,“六对爹妈爬高山,西迁来找好生活。”苗族先民被迫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西迁活动,最后战胜了凶禽猛兽,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完成了西迁壮举,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
整部苗族古歌,可以分为五组,其中每首古歌,可以单独成篇,但不同的古歌之间,又相互连贯。从总体上看,苗族古歌结构宏大,内容丰富完整,比较系统讲述了苗族先民的社会生活。
编辑 |陈宏毅
责编 | 官玉红
编审 | 郭 赟
审核 | 崔书磊
易班学生工作站优课教育部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中国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