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师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责任感,增强学生对非遗的认知与传承意识,提升文化素养,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非遗,进而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播注入新的活力,学校易班推出“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文章,今天推出的是第7期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


成都金银器制作在秦汉时代就颇为发达,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中银花丝制作技艺最为突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银花丝技艺以花丝平填著称,做工精湛,造型别致,显示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银花丝产品主要有瓶、盘、薰、鼎、盒等传统摆件及钗、环、镯等饰品,近年又开发出了“银丝画”等新品种。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以白银为材料,综合运用花丝和錾刻、填丝、垒丝、穿丝、搓丝、焊接等技艺,按照设计要求精心制作出各种手工艺品,其成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一、四川非遗亮相2024驻华使节代表团参访四川活动
2024年4月8日,2024驻华使节代表团参访四川活动在成都举行。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组织蜀绣、绵竹木版年画、刘氏竹编、成都面人等四川非遗项目“组队”亮相,并甄选成都漆艺、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等项目的多件代表性作品在现场精彩呈现,同时派出四川省非遗馆中英文金牌讲解对现场非遗项目、非遗作品展开深度宣讲,多维度展示四川非遗的深厚底蕴,让各国家和国际组织驻华使节代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次活动采取非遗展陈和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展陈呈现非遗经典作品,通过互动体验增强活动参与感。
二、金色之光——2022年长江流域非遗金属工艺主题展”共分为“生活之光”“艺术之光”“创新之光”三大主题,将展出沿江13省区市的179件(套)展品,其中包括18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67件(套)展品和15个省级非遗项目的63件(套)展品,全面、立体、多方位地展示长江流域金属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传统又现代的双重魅力,展示长江文化善于吸纳、融合、创新的特质。
三、金银细工堪称“指尖上的绝活”,古人称颂其“镂金像物艳于花”。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最早可上溯至商周时代,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吉祥如意、八宝八吉祥镶宝足金葫芦、福运连绵足金碗,来自上海的3件金银细工作品流光溢彩、金碧辉煌;永康锡雕是流传于浙江省永康市的传统锡作艺术,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生七把壶是浙江省永康锡雕代表性传承人应远志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由“南瓜壶”“竹节壶”“有板有眼壶”“有气有节壶”“年轮壶”“蒸蒸日上壶”“谦虚谨慎壶”七把壶组合而成,代表了七个主题,讲述了七种不同的人生,可谓壶小乾坤大。作为张家港本土的参展作品,来自金属抬凿錾刻代表性传承人姚士荣和他弟子们创作的《金猴吉祥》挂屏、《中国梦·和为贵》桌屏、唐寅诗白铜刻字墨盒等34件作品也是不容错过的……这些精湛、精妙、精绝的技艺,体现着长江流域人民特有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显现着长江流域人民生活特有的精致与温暖。长江的生命在于奔流不息,长江流域金属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秉承了长江文化的基因和禀赋,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与蜀绣、蜀锦、漆器、竹编并称为成都非遗“五朵金花”,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入展的蜘蛛首饰套件、仙鹤摆件、纷飞、情丝、秋思、春意、夏梦、凤翔、迎春、夏趣等作品工艺精细、玲珑剔透、金钻银绕、富丽典雅;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传统工艺作品九龙九凤冠则以《大明会典》礼冠为原型,镶嵌九条金花丝龙与九只羽毛镶嵌凤,搭配多层云、花束,足金兽兽衔3层博鬓,镶嵌近万颗珍珠与明清红蓝宝石,冠顶镶嵌一颗20克拉红宝碧玺与一颗直径为14毫米的珍珠,仿佛有金龙奔腾在层层翠云之上,而翠凤展现出了展翅翱翔在珠宝花丛之态,看起来金翠交辉而富丽堂皇。
编辑 |艾知棋
责编 | 官玉红
编审 | 郭 赟
审核 | 崔书磊
易班学生工作站优课教育部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中国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