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流转,新年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张诗韵
三毛曾言:“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这句话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柔软,仿佛看到时间的长河缓缓流淌,一代又一代人在同条河边点燃灯火,而那灯火的名字,便是“年”。年,既是对过去岁月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随着时代的变迁,关于年的记忆与习俗也在不断传承与创新,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符号,更是一种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扭带。
新年的传承:根植于岁月的经典
小时候,对年的记忆总是从腊月开始的。母亲忙着腌制腊肉,厨房里飘散着浓郁的烟火气;父亲提着一袋袋年货归家,脸上满是喜悦;我们这些孩子则围着长辈问东问西,期待着穿新衣、放鞭炮的热闹场景。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这些年俗早已深深刻进了人们的骨子里。
记得奶奶常说:“过年就是要热闹,要团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饭桌上有鱼有肉,象征着年年有余;长辈给孩子发红包,寓意着平安与福气。这些带有仪式感的年俗,不仅是对家庭的珍视,更是对来年的祝福与期许。
还有那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赶庙会、划旱船,每一项活动都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记忆。小时候我最爱的就是看村里的舞狮表演,腰鼓齐鸣,狮头灵动,围观的人们欢声笑语,那种喜庆的氛围仿佛能驱散一切寒冬的阴霾,也将新年的希望注入每个人的心田。
新年的创新:时光流转中的焕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过年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视频通话、微信红包等方式逐渐成为过年的新习惯。不少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因种种原因不能回乡团聚,但通过视频通话,彼此的距离仿佛被拉近,屏幕两端的笑容依旧是那么真挚。
微信红包更是年味创新的代表之一。记得第一次收到微信红包时,那种新奇的感觉让我觉得,尽管隔着屏幕,但红包承载的祝福依旧温暖。如今的春节,亲戚朋友之间除了见面发红包外,还会在微信群里发起红包“雨”,大家争抢的同时,笑声络绎不绝。虽然形式变了,但情感未曾改变,这是传统文化在新科技背景下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此外,短视频与社交媒体也在为年的表达注入新活力。许多人会拍摄制作春节短视频,将包饺子、贴春联、放烟花的画面上传到网上,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年味。一些老手艺人也通过直播展示剪纸、做糖画等传统技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些渐被遗忘的文化瑰宝。
传承与创新:年的核心从未改变
无论是传统年俗,还是现代创新,年的核心始终未变,那便是“团圆”与“希望”。年不仅是一种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它将家人、朋友、乡土、国家紧密相连。
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我们看见了文化的力量。传统年俗就如同扎根于土地的参天大树,历经风雨依然枝繁叶茂;而创新则是新生的枝叶,为这棵大树注入生机与活力。正如《礼记·礼运》中所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年的意义,不仅在于守护家庭的团圆,更在于传递一种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岁月极美:珍惜当下的年味
每一年的到来,都是岁月赠予我们的礼物。纵然时间不可逆转,但正因为它的流逝,我们才更加珍惜当下。无论是传承传统的年俗,还是接受现代的创新方式,年的意义在于让每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属。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用心去体会年味的深意,用行动去守护文化的根脉。无论是春花、秋月,还是夏日、冬雪,岁月的流转终将带来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年”。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流动的时光里,将传统的温度与创新的力量紧紧相连,让年的灯火永不熄灭。
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年”,在团圆中感受幸福,在传承中拥抱未来。愿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年味,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年的韵味》
作者:徐衡壹
年,是岁月的驿站,
时光的列车在此停靠。
卸下旧岁的行囊,
装满新春的希望。
年,是团圆的磁场,
游子的心在此归航。
跨越山海的距离,
只为那熟悉的脸庞。
年,是传统的画廊,
春联贴上了门窗。
福字倒悬,红灯高挂,
把吉祥如意照亮。
年,是味蕾的狂欢,
饺子在锅里翻腾。
年糕软糯,汤圆甜香,
舌尖上绽放着家的芬芳。
年,是烟火的交响,
鞭炮声声,烟花绽放。
璀璨了夜空,绚烂了心房,
那是对未来的纵情歌唱。
年,是亲情的温床,
长辈的红包,孩童的嬉笑。
围坐一起,话着家常,
温暖在空气中流淌。
年,是文化的宝藏,
古老的习俗,代代传扬。
在时代的浪潮中,
焕发出新的光芒!
年,是心灵的归乡,
无论走得多远,身处何方。
那浓浓的年味,
永远萦绕在心上。



《新年,旧符新章》
作者:张浩
红烛摇曳,光晕里藏着往昔的梦
爆竹声碎,震落岁月尘封的影踪
春联上的墨香,在寒风中晕染
那是古老的祈愿,在时光里蔓延
灶台上,年糕软糯,承载着甜蜜的盼
年夜饭的桌前,团圆的笑语不断
旧俗如根,深植在华夏的心田
滋养着新春,岁岁年年
舞龙舞狮的队伍,踏过街巷
彩色的绸带,舞动蓬勃的希望
传统的舞步,踏出时代的鼓点
新年的故事,在传承中焕发光芒
电子烟花,在夜空绚烂绽放
线上拜年,跨越山海的阻挡
创新的音符,融入新春的交响
古老的节日,有了新的模样
我们在新年的路口,回首展望
传承是根,创新是翼,展翅翱翔
让旧符与新章,共谱华美的乐章
迎接每一个蓬勃的,新的朝阳


易起讨论室
每当提起“年”,那股暖流总会涌上心头,勾起珍贵回忆与深深期盼。年不仅是时间节点,更是情感寄托与文化传承。如今过年形式在变,但其内核未改,对家的热爱、亲情的珍视、未来的期盼永恒不变。大家对“年”有着怎样独特的感受和看法呢?快来一起聊聊吧!
投稿方式
提交作品步骤:关注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易班微信公众号-点击作品提交系统-进入对应板块提交作品,工作人员审核后录取。

往期回顾
【诗书心语】霜花凝窗冷,炉火映室温
【诗书心语】冬雪飘零,温情长驻
【诗书心语】蛇启新程,福满华年。
【诗书心语】诗吟冬景,影映情长
SCIT-YB
|立足师生 易在服务 意在成长|
图片/ 网 络
编辑/吉朵尔里
责编/王欣如
审编/王 春
审核/崔书磊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易班学生工作站」
QQ号:3190673968
微信号:SCIT-YB
抖音号:337016907
快手号:1597209756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
发表于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