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当春日的暖阳温柔地洒向大地,
微风轻拂,唤醒了沉睡的花草,
也勾起了人们对纸鸢的眷恋。
在这个浪漫的季节里,
让我们追随着纸鸢的轨迹,
一同奔赴与春天的约会。


来源: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
起源:纸鸢起源于中国,相传春秋时期,鲁班用竹子制作出“木鹊”,这是纸鸢的雏形。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张逐渐普及,人们开始用纸张代替竹子等材料制作鸢,纸鸢由此诞生。

来源:稚成公益
发展:唐朝时,纸鸢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在民间广泛流传。宋朝时期,放风筝的习俗更为盛行,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和售卖纸鸢的艺人。明清时期,纸鸢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品种也日益丰富。


来源:稚成公益

楚汉相争时,韩信攻打未央宫。为了准确掌握未央宫的距离,他命人制作了一只纸鸢,让其飞过未央宫上空。通过测量纸鸢线的长度和计算纸鸢飞行的角度,韩信成功算出了未央宫与己方营地的距离,为攻打未央宫制定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宋代,有一年大旱,百姓们为求降雨,纷纷放飞纸鸢。他们认为纸鸢能升入天空,与神灵沟通,于是在纸鸢上写下祈雨的话语。巧合的是,不久后真的下起了雨,从此纸鸢求雨的习俗在一些地方流传开来。

清朝时,有位名叫陈芸的女子,她与丈夫沈复感情深厚。陈芸心灵手巧,常制作纸鸢。有一次,她在纸鸢上绘制了夫妻二人的画像,并在画像旁题诗。当纸鸢放飞天空时,她希望天上的神灵能看到他们的爱情,保佑他们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 文化传承 }

纸鸢起源甚早,工艺与造型融合竹艺、绘画、剪纸等传统技艺,承载吉祥图案、神话故事等文化符号,是民族智慧结晶,延续千年传承。

{ 情感纽带 }

人们在纸鸢上绘制、题字,寄托思念、祝福与心愿 ,将亲情、爱情、友情融入其中,是情感交流的特殊载体。




来源:人民网

{ 社交桥梁 }

放风筝是全民皆宜的活动,不分年龄阶层,为人们提供相聚交流机会,加强社群联系,活跃节日、庆典氛围。

{ 审美启迪 }

纸鸢造型多样、色彩明艳,从简约到繁复,给予人们独特审美体验,启发艺术创作灵感,影响绘画、设计等领域。

END



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易班学生工作站
文案: 凌志毅
排版制图:凌志毅
执行编辑:潘绮岚
责任编辑:车翔宇
初审:车翔宇
终审:杨雪梅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