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通常使用面粉、糯米粉、日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将面粉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面团,加入色素后便可捏成栩栩如生的工艺作品。史料记载,汉朝时期人们用面粉制作供奉神灵和祖先的祭品。唐宋时朋,面塑艺术成为人们欢庆节日、增添欢乐氛围的重要元素。明清时期是面塑艺术发展的鼎盛阶段。匠人用精湛的技艺塑造出各种栩翩如生的人物形象、神话传说中的角色以及戏曲场景等。此时的面塑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还成为了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
11月13下午,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面塑的魅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办公室在德园劳动教育实践站举行“指尖上的艺术”非遗面塑进社区活动。机关第五支部部分党员教师和社区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手工坊活动特别邀请非遗传承人胡来亮老师,胡老师现任崇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江苏省中级工艺美术师。
动手实操环节。只见一团团朴素的面团在老师手中几经捏、搓、揉、掀。老师用工具灵巧地切、压、刻、划,巧妙运用色彩和线条。一朵朵面塑玫瑰花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师生掌握了基本的制作步骤开始进行个性实践创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个泥塑作品都象征着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特征。“非遗面塑”不仅能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耐心、细致和团队合作意识。师生齐聚一堂,其乐融融。
学校始终聚焦学生个性需求,突出学生主体,倡导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日常、融入学生生活社区,未来将持续推出“匠心手工坊”“非遗进社区”等育人品牌活动。
发表于广东省
发表于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