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承传统严管厚爱
夙兴夜寐育人铸魂

1
校园风景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图片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衡山西,岳麓东,第一师范峙其中。
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
多才自惜夸熊封,学子努力,蔚为万夫雄。”
❖
2
升旗仪式
红旗飘扬 再启征程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22春季开学升旗仪式
(图片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众志成城 攻坚克难
——2022年3月21日升旗仪式
(图片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每周一的田径场,五星红旗都会冉冉升起、迎风飘扬,同样,在一师,历久弥传的还有每周日的周末主题班会。一师周末主题班会由来已久,从中师阶段就存在,至今未曾中断,伴随着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度过春夏秋冬。一师周末主题班会在严管厚爱中坚强矗立,树风帆旗帜,在育人铸魂中勃发活力,扬一师风采。
❖
3
主题教育扎根实际
红色经典历久弥新
向下滑动查看
(图片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红色经典分享是主题班会的核心内容,是我校红色一师建设中重要且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是在历史长河中“淘”出来的“金”品牌。红色经典分享主要从一句格言警句、一个红色故事、一支红色歌曲、一首红色诗词、一本红色书籍等五个内容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进行分享。主题选取可由学校统一发布或学院按需自拟,分享可借助新媒体通过讲述、演绎、播放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主题是班会的灵魂,红色经典,历久弥新,传在当下,利在千秋。
❖
4
继承传统严管厚爱
坚强矗立树风帆旗帜
向下滑动查看
(图片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班级日常事务总结是主题班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的必要途径。根据学校或学院的周末主题班会建议要点,实事求是,总结近期班级、团支部日常工作,布置下一阶段任务,意在扎根于教育教学实际,既解决思想问题,也解决实际问题。疫情期间,主题班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一个又一个周末与假日,成为了一面坚强矗立的风帆旗帜,激发一师学子的昂扬斗志。共同学习、团队建设、坚定支持,编织起了三湘四水、大江南北的守护之网,鼓舞青春少年,创造青春之中国。
❖
5
夙兴夜寐育人铸魂
勃发活力扬一师风采
向下滑动查看
( 图片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主题班会,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学工人员夙兴夜寐,承学子期待,倾毕生所学,披星光前行,育桃李满园。主题班会作为优秀课堂传承至今,承载了人民对一师学子的殷切期待,蕴养了人民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对“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既是他律约束和鞭策,更是一代代教师的热切关爱。青年应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高尚品德,练就过硬本领。思想品德教育就在铸造青年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进程中得到浸润与升华。
主题班会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是阵阵勃发的活力,是扬一师风采的舞台。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政工作中,主题班会成为了同学们展现自我的平台,彰显一师特色的品牌。迷惘的青年在班会中看到了奔赴的方向,倦怠的青年在同行中汲取了前行的动力,攀登的青年在交流中明晰了未来的高峰。每一回红色故事分享,每一分班级事务宣讲,每一次思维火花迸射,为成长成才的青年赋予了激扬才华的深厚底蕴与熟练技能,得以在教学一线、在平凡的岗位锻造非凡的事迹。
❖
6
校友风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优秀毕业生 舒茂蓉
(图片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校友舒茂蓉老师扎根乡镇一线,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
❖
7
校友风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优秀毕业生 苏玉娟
(图片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我的初心,做推动乡村教育的‘落花生’!”的“95后”教师苏玉娟,接续奋斗,扎根一线。苏玉娟老师严以施教,明察秋毫,终勇救学生一家祖孙三口,被评为“益阳市教书育人楷模”、“湖南好人”、“益阳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
8
爱我一师主题班会
向下滑动查看
( 图片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2021年,我校52名优秀毕业生入选“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公而忘私、钉子精神、奋不顾身、见义勇为正是全校每年3月主题班会的重要学习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一师学子珍惜、怀念的主题班会,也是一师教师不断成长、接续奋斗、锤炼本领的演武场。形式多样班会的筹划锻炼了组织能力,班级事务的答疑与引导锻炼了管理能力,班会讨论与衔接锻炼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主题制定与社会动态捕捉锻炼了调查研究能力,整体节奏把控和精神融合锻炼了价值引领能力,鞭策教师终身学习、为人师表。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在一师“十四五”规划和“一四战略”推进中,主题班会将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师生关切的重要纽带,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一招,在学生成长成才和健康生活中焕发不竭动力与蓬勃生机!

新闻供稿:赵锋锋 熊薇 毕倩
配图美工:阳丽
审核编辑:邓魁
技术支持:曾志远 唐慧琳
副 编:苏郁清 |主 编:成夏炎|总 编:张福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