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俭从于中,行乎于外
计算机学院 邓燕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回首开路,历千年兮路漫漫,节俭之风山高水长;再看今朝,奢靡之风成隐患,节俭传承道阻且长。正处于青春年华的我们,当应和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扬节俭之风尚,涵养个人品德,节俭生活。

图一(来源:小红书)
侈,恶之大也。
“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无节制地挥霍只会让长时间的积累化为虚无,而我们真正拥有的,是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粮食是天空写在大地上的诗。我们将其涂抹,在上面留下自己的无知。
君不见,多少酒楼、高校,每天盛产大量剩菜残羹,有些精美菜肴甚至只是出来见了见世面,便很快或很慢地投入了垃圾桶的怀抱。据统计,在中国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的量足以让两亿人过上一整年,世界上还有数亿人未能解决自身温饱问题。“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图二(来源:小红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浮华尘世,十里豪奢,人亦比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追求名牌鞋包,不论适合与否,别人拥有的,我们也想拥有甚至还要拥有更好的;宴席上,为了撑排面而将菜摆得越多越好,为一时的荣而浪费众多的粮食。奢可乎?可,然必适其度。挥豪而不知其度者,衰。当节俭被众人遗忘,当奢靡成为时尚。而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呢?
“大自然完全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却无法满足我们的贪婪。”
图三(来源:小红书)
俭,德之共也。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节俭之风代代相传,早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历史睡着,时间醒了;时间睡了,我们醒着。旧时代节衣缩食的节俭早已不再适用于如今的大多数人了,我们需要的是新的节俭,是适合时代发展、紧跟时代脚步的节俭。“光盘行动”、“绿色出行”、节约用水、随手关灯、理性消费……

图四(来源:百度)
我们不难看见,在各大中小学里,提倡“光盘行动”的标语海报等贴满于食堂,但付之于行动的人却少之又少,或者是学校采取着强硬的扣分制度等让学生不得不行动起来。这样的行动只是短暂的,它只能发挥一时的作用,当强硬的制度下台后,人们又将之淡忘。
图五(来源:百度)
今日,我们践行节俭,不仅是要践行一种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要让人们自觉在节俭中涵养“恒念物力之维艰”的品性,摆脱纸醉金迷的奢靡风气,将节俭之风深深根植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体现为一种高尚美德,表现为一种人生追求。在举手投足间展现高尚的素养,去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如是说。诚哉斯言,青春可百态,时代给了我们舞台。青春应该激荡,个人当有价值,人生当有格局。肩挑节俭,手握星火,我们不做时代的过客,奋进在新时代,青年应当做好接力。“解决世界人口温饱问题”等我们接力、“杂交水稻”的辉煌等我们再继续……路还远,道还长。俭从于中,行乎于外。“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当你我不断坚持践行节俭,久久为功,亦可实现自我价值。如此,方不为时代的过客;如此,方不会辜负时代与人生。

图六(来源:百度)

供稿:计算机学院 邓燕
计算机学院易班负责老师:付小霞
美工构图:陈滢琪
技术支持:李珊 江伊珂
副编:苏郁清|主编:欧阳伶俐|总编:张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