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4月22日,值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卓越学生社区联合学校图书馆举办“跨越时空·与思想对话”读书分享会。活动邀请60后到00后,五位不同年代的读书分享人和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分别讲述“我与书籍”的故事,推荐一本好书,分享阅读感悟。
“1986年,我买到这本书时非常兴奋,在书的扉页写下4个字‘幸甚幸甚’……” “任何专业学生都应学习一点哲学” 60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喆院长分享《中国哲学简史》时,眼里闪着光。他在分享中带领大家慢慢揭开中国哲学的神秘面纱,探寻中国哲学思想的智慧与洞见。他说,1947年,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用极强的逻辑辩驳了“中国没有哲学”的观点,在那个年代是何等的文化自信。中国哲学蕴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指导中国人形成特有的文化思想观念,只是我们并未察觉中国哲学其实就在身边。
“读书要辩证批判去读才更有价值”,70后、艺术与设计学院喻仲文教授手拿一本三联书店出版的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冯友兰先生曾评价这本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喻教授从美学、文学、哲学的角度解读这本经典著作,启发师生用历史实践、发展和辩证的思维探寻中国美学的历史和独特魅力。
图书馆副馆长、80后唐艺老师分享道:“阅读能培养想象力和跨学科思维,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近年来稳居我校图书馆借阅top10。”科幻作品不断拓宽人类认知边界,对现实世界以思考。唐馆长感叹,在阅读时无不赞叹作者宏大的想象、知识的渊博和思考的深邃,这些特质正是我们要在阅读中学习培养的。
作为一名退伍大学生,90后学生王浩曾在学校图书馆借阅革命历史小说《红岩》,两年后当他在连队阅览室再读这本书,带给他新的思考和震撼。面对“今天的年轻人,还有不计生死的血性吗”这样的质疑,他给出自己的回答“19岁的陈祥榕那一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像是渣滓洞中年轻的何敬平写下那句‘为了免除下一代的灾难 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信仰和责任将代代相传”。
“中国之近代史,不唯苦难,不唯悲情,亦有大气节大义勇在焉……我们青年人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这是00后学生孙敬伟在交流分享长篇小说《父父子子》故事后的深刻感悟。展一幅波澜壮阔时代画卷,谱一曲悲欢离合命运之歌,《父父子子》不仅是一部铁血儿女的列传,民族奋斗之白描,更是当代中国青年奋发图强,投身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号角。
读书会现场气氛热烈,师生踊跃发言,交流分享了《罪与罚》《追风筝的人》《虫洞书简》等书籍。学生工作部、图书馆和卓越学生社区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活动,并向学生代表赠送本场推荐图书。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沙成彧谈到本场读书分享会以“时代”为题,经典的书籍能跨越岁月的长河,实现不同时代、不同空间的思想共振。他勉励同学们持之以恒爱读书,学会选择读好书,以行验知善读书,学工部也将为师生提供更多交流阅读体验,碰撞思想火花的平台。
图书档案党总支书记高维义介绍,学校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书香校园”“书香社区”建设。本场读书分享会是学校“以书香为伴 与数智同行”第十二届“书香校园 文化理工”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今后图书馆将继续联合学生社区、书院常态化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持续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作者:王国全 何燕
编辑:翟清雨
来源:学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