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理工】应变:重塑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标准
易新闻发表于湖北省
武汉理工大学
2025-05-12 21:03: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数字浪潮奔涌的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近年来,学校抢抓机遇,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引擎,持续推动一系列变革,争创数字化转型标杆大学。适值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幕,学校承办“人工智能赋能STEM教育”平行会议之际,本网特推出“数智理工”专栏,与全球教育同仁共探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变革之道,共绘智慧教育未来图景,敬请关注。

  数字潮涌,智慧赋能。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应变,努力将“技术之变”转化为“教育之机”,重新定义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新标准,打造更加连  接、开放、共享、无边界的“人工智能+教育”办学新模式,重塑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的育人新方式,重构“更加精准化、扁平化、透明化”的管理新体制,搭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数字基座”保障新机制,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引领”,持续贡献数字化转型的“理工标准”和“理工方案”。

210533251202468889.png

学校2025年工作布置会

  “要高标准强化数字赋能。”今年,校党委书记信思金在学校工作布置会上强调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标杆大学建设,以数字赋能驱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学校着力构建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生态,通过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加强沟通联络,不断拓展教育的边界;搭建“知识+数据”双驱动的理工智课平台,开发汇聚优质资源;依托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将前沿技术、应用场景远程接入,把“教”与“学”边界由校园延伸至企业前端和产业一线,将现代化行业企业的智能发展、绿色发展等“移”到学校,建成未来学习中心等20个沉浸式体验学习场景,让师生不出校门就能全方位感知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

210554251202870611.png

学校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

  “从走入校门的那一刻起,每位同学都将拥有一张专属的‘数字画像’,你们在课业学习、科学研究、文体艺术、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点滴进步都将被记录。”在2024年学校开学典礼上,校长杨宗凯向新生们介绍智慧系统。

  近年来,学校创新“双师、双空间、双院、双融合、双证书”等“五双”育人方式,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利用大数据综合学生的个性、人际、能力、行为、评价等各维度240项特征,对学生进行精准“数字画像”,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精准指导与帮助,探索形成“一生一案”的精准育人新方式。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打造人工智能通识课培养体系,举办3S大赛系列活动,开发AI学伴、AI科研助手等助学、助研智能体,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推动传统师生教育“二元场景”向“师-机-生”教育“三元场域”转变。

  校长在办公室一键触屏便可调阅各课堂情况、同学院负责人可以共驾数舱科学决策、各部门负责人能及时收到AI校长助理的任务推进和偏离提醒……数据驾驶舱已成为学校抢抓教育数字化“新机”的“利器”。

  学校坚持“集成驱动、协同赋能”建设理念,牢牢抓住“数据”关键要素,聚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校治理等关键领域,挑选60余个关键指标形成学校综合情况“十大指数”,建立校长驾驶舱,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态势一屏统览和一键调度;聚焦规划、监管、评估、服务四大职能,选取核心业务领域的关键指标项建立处长驾驶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时刻做到“心中有数”;聚焦学院概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党建学工六大主题一体呈现,建立院长驾驶舱。校长、处长和院长“三级链接”数据驾驶舱以数据中台为连接,数据同根同源,架构互联互通,纵深协同推进学校管理更加精准化、扁平化和透明化。

210503251203657980.png

2024级新生报到驾驶舱

  “当5分钟内车流量小于5时,则判断该路段出现拥堵,道路显示红色或深红色,工作人员将按照预案开展道路交通疏导。”2024年新生报到期间,学校智能运行中心大屏上的交通热力图,通过对车流的密度感知,实时掌握各道路交通状况,实时查看画面,实现高效快捷的指挥调度。

  学校聚焦网络、能源、交通、安防、资产、应用、运维、安全等主题,构建了学校三维可视化数字孪生底座,综合运用“教育大数据+算力+算法”搭建强有力的保障基座,全域集成教学、管理、服务等平台系统,构建起数据驱动的人技结合、数智化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集维修管理、通行管理、宿舍管理、餐饮服务、监督评价为一体的智慧后勤综合服务系统,为师生提供全场景、移动化、智能化的保障服务。建成“数据+模型”双耦合数据中台,集成170个平台系统,数据日交换量从7亿提升到25亿,实现数字空间要素全域集成,以数字基建保障体系便捷师生事务办理,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切实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体验感和满意率。

  回首来路,皆是奋进注脚;展望未来,皆为梦想征途。未来已来,必须向新而变、向新图强。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武汉理工大学将继续笃行奋起,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赛道上克难奋进、破浪前行,奋力书写学校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李甜甜

编辑:张晨熙

源:宣传部、党政办、信息化办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