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优秀辅导员李倩这样说!
易媒体发表于湖北省
武汉理工大学
2023-11-11 17:18:50


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勇担铸魂育人使命

奋进时代征程 书写强国新篇

围绕学生 关照学生 服务学生

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我们是武汉理工大学辅导员!


新“理”话专栏陆续推出2022-2023学年优秀辅导员风采展示,敬请关注。

个人简介

李倩,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021级研究生辅导员,2021年入职,主要负责学院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管理以及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自工作以来,她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研究生的关切需求和期盼问题为工作导向,优化工作内容供给,以“需求供给型”研究生辅导员为目标,努力成为一名让学生想得起、信得过、靠得住的辅导员。她所带的学生累计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奖学金18人次,校三好研究生标兵1人

如果从兼职辅导员算起,今年已经是我作为研究生辅导员的第5年了。作为研究生辅导员,我经常陷入事务型辅导员的尴尬怪圈,并且时常感觉育人价值感缺失,更难以走进学生、赢得学生信赖。如何成为一名让学生想得起、信得过、靠得住的辅导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因此我给自己的定位是需求供给型辅导员,努力优化学生需求供给。


一、把“理”讲活,让理想信念走近学生

从抓好两类学生、打响两大品牌破题

我抓好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两类关键少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重组研究生纵向党支部,以学科专业为依托,开展“循先辈足迹,助乡村振兴”等系列特色党日活动;依托党员先锋岗,号召党员主动挺膺担当,参与研究生宿舍搬迁、疫情防控等工作。我创新“建苑菁莪”学生干部培训班,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培训30余场,实现团学干部培训全覆盖,所带年级获校优秀共产党员3人校优秀基层党支部2个、省级荣誉称号5人次

我打响“建工精神传承者”与“身边理论宣讲员”两大品牌,挖掘身边优秀典型,彰显“建工精神传承者”模范作用。同时,我鼓励学生讲述自身故事,成为“理论宣讲员”,由理论输入转为宣讲输出,将自己的“当下思”辐射带动更多的研究生,促进研究生爱国心、报国情的“长久立”。作为工科学院辅导员,我所带学生连续两年入围研究生理论宣讲大赛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二、把“需”谋准,让生涯规划成就学生

从抓住两个痛点、搭建两大平台切入

当前研究生多以就业为导向,因此我抓住学生期望与用人需求不匹、与国家需要不称的两大痛点,在年级内开展“职业能力提升计划”,以简历提升为主线,辅以生涯规划指导、行业发展认知等讲座,要求学生逐年制作简历,一对一指导学生结合简历弱点,提前规划。我切实回应学生需求,提升学生求职就业能力。累计开展就业分享会5场、生涯讲座10场累积指导简历300余份,在土建行业持续低迷形势下,研究生当前签约率较去年同期提升超一倍

我以“导学+科研”为依托,开展导学活动、组织学术讲座,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所带学生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奖学金18人次,校三好研究生标兵1人。同时,作为学院团委书记,我畅通研本交流,以“建苑筑梦”科技文化节为平台,组织承办多项实践竞赛以及科技创新活动,研本共同组队10支,参与人数超2500余人,专业类比赛省部级获奖100余项,获奖数位列参赛高校前2%


三、把“谈”落细,让日常帮扶温暖学生

从畅通两个渠道、坚守服务一线入手

我坚持与学生谈心谈话,畅通“线上、线下”两个渠道,线上24小时随时听,线下“周三树洞”随心诉,倾听学生诉求,于细节处发现学生困难。我平均每周3次深入寝室、“周三树洞“来访49人次、调节导学问题10起。我在半夜时分接起过学生崩溃电话、在起飞前帮助学生分析就业抉择,面临疫情防控等学生矛盾突出的时刻,我直面学生诉求,点对点、面对面倾听学生不解。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累计为学生运送电脑等物资50余项,被学生亲切称为“小李速递”。

一直的坚守让我逐渐走近学生,虽然无法做到有求必应,但可以有应必回。他们科研压力大会跟我抱怨、学业困难会向我求助、就业抉择想听我的建议,指导简历后看到了学生溢出屏幕的开心,科技竞赛取得高分后他们成了求夸奖的宝宝,拿到心仪offer后他们第一时间与我分享喜悦。我想,我成为了他们眼中想得起、信得过、靠得住的辅导员

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所带学生还是我负责的团委工作都收获了累累硕果,这是我们共同奋斗的见证。

学生说我善解人意,但其实我想说,善解人意的背后可能是我了解他们的需求。胸怀热爱与赤诚,肩负使命与责任,立足学生所需、回应学生所盼、提升内容供给,希望我能同学生一起收集胜利的火花,珍藏失败的苦酒,照映彼此的青春!

每一次分享 都迸发出无限的灵感和情怀

每一声回应 都滋润了青春的渴望与关切

每一场讨论 都是成长与进步的华丽蜕变

每一篇文章 都有育人与育己的坚定执着


《辅导员“新‘理’话”》专栏旨在为辅导员老师们搭建一个汇集思政经验、交流工作心得、帮促学生成长、展现育人风采的云端天地,我们期盼着与各位老师在专栏中共同探索育人育己之道,如果您有任何见解或者灵感,随时欢迎您与我们分享!

投稿邮箱:xgbjyb@whut.edu.cn







来源:WUT学工在线

编辑:张琳琳、杨思琳、刘胡铭、张玲

校对:张玲、赵梓豪

审核:傲雪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