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易起看发表于辽宁省
营口理工学院
2024-10-22 22:45:47

/


霜降节气的特点有哪些?霜降期间,一般从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冷空气在天气中已经被边缘化,很多夏季和初秋的显著特征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天气也相对寒冷和简单,那我们对霜降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

结霜的植物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习俗多又多

2024.10.22

霜降吃柿子

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霜降吃鸭

  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地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得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

吃萝卜

  山东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秋后萝卜赛人参。萝卜是种家常菜,也被认为是秋冬的看家菜之一。



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农事

“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早播小麦快查补,保证苗全齐又壮。”这是霜降农事谚语里的一段,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霜降这一天也有农事的习俗。


霜降过后,天气渐冷

正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日子

此时气候干燥、天气多变

一定要注意保暖哦~

霜降为什么叫霜降


霜降节气知多少

2024.10.22

霜降之所以叫霜降,是因为“霜降”这个名字反映了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气候特征,而不是表示这个节气就会“降霜”。‌ 实际上,“霜降”并不是指霜从天上降下来,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现象。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因此用“霜降”来命名这个节气‌。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在古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霜降”的解释是:“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这说明在农历九月(大约阳历10月下旬),由于气温降低,露水凝结成霜。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这些物候现象反映了霜降时节自然界的变化‌。

此外,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在这一节气中,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强调了霜降时节养生的重要性。由于“霜”是寒冷的表现,古人用“霜降”来比喻天气的变化,虽然并不是指霜从天上降下来,但确实反映了气温的显著下降‌。



霜降生活需注意

2024.10.22

注意饮食:在霜降时节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盐。因为食盐过多容易让人产生口渴的感觉,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长期大量摄取盐会导致身体浮肿,同时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注意肠胃健康:霜降节气后,要尽可能选择温热的食物,而且对各种刺激类的食物,要尽可能少食用,最大程度上守护肠胃的健康,也能避免因为肠胃问题出现的免疫力下降。

注意情绪:因为天气渐冷,草木枯黄,更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放假时,不妨约三五好友,登高赏叶,这样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开阔视野,使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得到释放,还可以扩大社交面,消除心理上的孤独感。

注意加衣保暖:霜降时节,气温可能突然下降,昼夜的温差会拉大10℃以上,而我们的皮肤和呼吸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变化,所以我们要注意早晚添衣,注重保暖。


Last Frost


来源:幼儿园教案

校易班工作站

2024年10月22日


全部评论
暂时无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