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职业学院】[梧职学工课堂]反对校园欺凌!
默认板块发表于广西
梧州职业学院
2024-03-30 21:41:33




反对

校园欺凌



反对校园欺凌 我们正在行动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二.校园欺凌的不良影响




孩子欺负人是一种主动攻击 行为,是不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表现。     

被同伴欺负的孩子在身心健康上会遭受很大的伤害。经常被同伴欺负的孩子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自信心不足,内心充满孤独感和挫败感,更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失眠,受害人还可能转化为加害人。

被欺负的孩子的童年生活、性格倾向,甚至是未来人生都会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校园欺凌的五种具体行为


1. 身体欺凌

是指直接攻击学生的身体,比如通过推搡、抓挠、咬、拳打、脚踢、掐捏等方式给其他同学的身体造成伤害。

2 .语言欺凌

是指使用恶意的言语;语言威胁、恐吓;传播谣言和错误的信息等等。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欺凌方式,语言欺凌往往给被欺凌同学造成严重心理伤害。

3. 社交欺凌

是指对受害人并不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攻击,而是通过联合其他同学,有组织地排斥或孤立受害人来实施欺凌。这种欺凌方式较为复杂,常常是通过群体行动的方式来达到欺凌的目的。这种欺凌方式使被欺凌的学生感到身边没有朋友、孤立无援等。

4 .财务欺凌

是指破坏、索要学生的财物,比如通过破坏、抢夺,使其他学生交出或购买学习用品、手机、电脑、香.烟等,或通过强行索要钱财使其他同学的财产受到损失。

5 .网络欺凌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欺凌者逐渐开始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社交软件、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方式实施欺凌。比较常见的是通过发信息、照片、视频来贬低某些同学,让这些同学蒙羞,然后借由社交网络广泛传播。这种欺凌方式的特点在于传播的广泛性及迅速性。当一个学生在网上发出相关的视频或照片后,这种视频和照片能够迅速传递给其他更多的学生,给受欺凌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6.性欺凌

是指通过语言、肢体或其它暴力,对他人之性或性别特征、性别特质、性倾向、性别认同进行贬抑、攻击或威胁的行为。



四.侵害人需要承担

哪些法律责任


1 .民事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一般情况下,不满八周岁的学生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满八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学生为限制行为能力人。以上法律责任一般由监护人代为承担。

(1)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按照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予以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

(2)侵害人格尊严、隐私权、名誉权的,应当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3)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根据各省规定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一般不超过5万元。

(4)造成财产损失的,赔偿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2 .行政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出现以下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以拘留或/并罚款的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3)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4)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5)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6) 猥亵他人。

3. 刑事责任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如果欺凌行为较为严重,其行为符合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可能涉及的罪名包括: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强奸罪、侮辱罪、诽谤罪等。



五.大学生们该如何

应对校园暴力?



  1. 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争取有机会求救。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当自己和对方的力量悬殊时,要认识到自己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以及通过理智和有策略的谈话或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

5.遇到自己和对方力量相距不是太远时,可以考虑使用警示性的语言来击退对方的企图。但要避免使用恐吓性的言语,以免反而激发拦截者的逆反心理。

6.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情况,不要在忍气吞声中一个人默默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7.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事件后,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需要及时与专业人士交流,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

8.遭受暴力后要自己稳定的情绪想办法保护自己。

9.遭遇校园暴力之后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了解在校的真实情况,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六.发生校园欺凌

学校该怎么做?


1. 救助为主

对于校园欺凌受害者,校方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

2 .适度惩戒

对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校方一定要通报其家长,给予严肃批评教育,绝不姑息,总体原则是确保教育挽救的宗旨,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予以适当惩处。

3 .快速反应

学校要及时关注学生动态,立刻开展救助工作,合理处置欺凌事件。

4 .低调弥补

在处置过程中,校方要从受害人角度出发,多关注受害孩子、家长的利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客观回应社会关切。



七.预防“校园欺凌”

应做到“三不”


1 .不做受害者

(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 .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3 .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抵制校园欺凌 

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告诉孩子们

既不要做施暴者

也不要做受害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

对校园欺凌说不!

愿所有青春都能被温暖对待!


图文来源 | 网络图片、谭琳威(文)

编      辑 | 柳壮朝、陆柳丹

编      审 | 周志炜

审      核 | 何宏潜

监      制 | 陈   偲

投稿邮箱 | wzxg2020@163.com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