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易班 | 螺钿缀蝶影,巧绣绣球芳活动
水电“易”头条发表于广西
机电工程学院易班学生工作站
2025-06-21 15:42:40

     6月20日下午15:00点,机电工程学院易班在一站式传统文化馆精心策划的“螺钿缀蝶影,巧绣绣球芳”活动在校园内精彩上演,带领同学们走进传统工艺的奇妙世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螺钿工艺:指尖上的星辰大海

     活动伊始,螺钿工艺作品便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目光。螺钿工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是我国传统工艺的璀璨明珠。它以螺壳、海贝等为原料,经过切割、打磨、镶嵌等多道复杂工序,将天然的五彩光芒定格在器物之上。


         在机电易班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螺钿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制作要点。随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旅。面对桌上的螺壳碎片、镊子、胶水以及蝴蝶造型的饰品底托,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夹起薄如蝉翼的螺壳碎片,依据自己心中的构思,将它们仔细地拼接、镶嵌在底托上。尽管过程中遇到了螺壳碎片易碎裂、图案拼接困难等问题,但在老师和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与帮助下,同学们逐渐掌握了技巧,一只只灵动的螺钿蝴蝶饰品在指尖诞生。当完成的那一刻,大家看着手中散发着五彩光泽的作品,成就感油然而生。


1

Carefully crafted




绣球制作:丝线编织的美好祝愿

         绣球制作区同样热闹非凡,五彩扭扭棒在同学们的指尖穿梭,制作出美好的寓意。绣球作为传统的吉祥信物,不仅是壮族等少数民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独特方式,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No.1


         机电工程学院易班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绣球的文化内涵和编织方法后,同学们纷纷动手实践。一开始,大家的手法生疏,扭扭棒也不太听话,但随着不断尝试和相互交流,逐渐找到了窍门。大家发挥创意,将不同颜色的扭扭棒巧妙搭配,有的同学还在绣球上添加了珠子、铃铛等装饰,让绣球更加别具一格。经过努力,一个个色彩绚丽、饱满精致的绣球呈现在眼前,每一个绣球都凝聚着同学们的心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活动结束后,参与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一位同学兴奋地说:“这次活动真的太有趣了!以前对螺钿和绣球工艺只是略有耳闻,通过这次亲手制作,才真正感受到它们的魅力,也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有同学感慨道:“和同学们一起制作的过程非常开心,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学生作品展示








         此次“螺钿缀蝶影,巧绣绣球芳”活动,是机电易班弘扬传统文化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让同学们亲身参与传统工艺的制作,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机电易班将继续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更多同学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校园中掀起传承文化的热潮 。

合影留念




【机电工程学院易班学生工作站】

      文章丨梁玉婷
      图文丨陈著凯、覃谢文

      编辑排版丨梁玉婷
      初审丨李博文
      复审丨伍楚怡
      终审丨叶建兰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