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舞草,又名情人草、舞草、多情草、风流草等,是一种具有奇特运动能力的植物,因其叶片能随温度、光照和声波刺激而舞动得名。



植物学特征



形态:跳舞草为多年生小灌木,株高60-15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光滑无毛。
叶片: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较大(长5-10厘米,宽1-2.5厘米),侧生小叶较小或缺失。叶片对阳光和声音敏感,在适宜条件下可旋转摆动。跳舞草的每片小叶基部有一个类似铰链的结构,能使其围绕叶轴旋转。当阳光直射或温度较高时,叶片会快速上下摆动,仿佛在跳舞
花与果:花期7-9月,紫红色蝶形花;果期10-11月,荚果镰刀形,内含5-9粒种子。





舞动特性



跳舞草的叶片在特定条件下会“跳舞”,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温度:气温≥22℃时开始摆动,28-34℃时最活跃。
光照:强光下舞动更明显,夜间叶片闭合贴于枝干。
声波:对35-40分贝的音乐(尤其是抒情曲)有反应,但嘈杂声音会使其“罢舞”。
运动方式:小叶可做180度旋转或上下摆动,形似蝴蝶振翅或蜻蜓点水。





生长环境与分布



原生地: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以及印度、东南亚国家。
生境:喜温暖湿润环境,多生于海拔200-1500米的丘陵、灌木丛中。
栽培要求:需充足光照,耐旱但不耐寒,适宜温度20-28℃。





文化与药用价值



跳舞草因其罕见的动态特征和科研价值,被誉为“植物界奇观”,兼具观赏、文化与药用意义。
传说:傣族传说中,跳舞草是殉情少女的化身,遇情歌便会起舞。
药用:全株可入药,具舒筋活络、祛瘀生新之效,枝叶泡酒可治风湿痛。
观赏:因其独特舞动特性,常被制成盆景或用于园艺展示






跳舞草不仅是一种观赏植物,更是自然界中少有的“动态生命”,适合喜欢新奇植物的人养护。它的存在让植物世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四川省教育厅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
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
编辑:向栩瑶
审核:蒋灵瑜
官q:286291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