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非遗——“指间乾坤”剪纸
默认板块发表于四川省
西华易班发展中心
2024-03-15 12:55:38

遇见非遗——中国剪纸

Chinese paper cutting


01

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02

历史起源


中国剪纸


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辙,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 ,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 。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

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先进知识分子蔡元培、鲁迅、刘半农、周作人等倡导下,建立了中国民俗学的雏形。他们广泛收集民间文学资料,同时也努力收集民间美术作品,其中就有民间剪纸这一项。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在新剪纸的创作中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剪纸外,儿童、体育、杂技、歌舞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

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它充实于各种民俗活动中,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


03

剪纸分类


1

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用于刺绣底样的剪纸,常用剪刺结合的手法。刺是以针尖在花纹的细部刺出小型圆点,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为刺绣时套针换线的依据。折叠剪纸、剪影、撕纸等都是单色剪纸的表现形式。


2

彩色剪纸



随着剪纸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诸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点染剪纸滋润、装饰性强;套色剪纸脆利、色块鲜亮;分色剪纸分色截然、色感丰富;填色剪纸则单纯、洁净、鲜明,均给人不同的感受。

3

立体剪纸

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的。它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它吸取了现代美术的技巧,充分体现了写实与美术浪漫的特点,使剪纸由平面感变为立体化,可用于观赏造型及儿童的手工制作等。



04

剪纸技巧


1


折叠

将纸折叠后产生重复的图案,是剪纸技法中最基本的一种,也是单色剪纸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取决于折叠的次数和角度。运用此工艺剪制花卉时,可将纸折叠两次或三次后始剪,所得的花纹为四面或六面均齐的形状。若剪制动物或人物,折叠一次剪后的形状为左右对称。折叠剪纸由于是对称性强的纹样,所以所得的图形更具韵律感。此技法多用于剪制喜字花和顶棚花等。

2


阴、阳刻

剪纸的基本效果是通过单独或混合使用阴阳线得到的。

阴刻也称镌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轮廓线,在大的块面中表现线条的方法,这种效果厚重、结实、分量感很强,有一种强烈的黑白对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组成图案,线与线不相连接。

阳刻也称镂刻,正好与阴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图案的线条是实心,线线相连。这种方法流畅、清晰、玲珑细致。

阴阳结合是最好的剪纸表现手法。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阴阳刻两种方法,使构图变化多样,画面中黑、白、灰对比鲜明,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剪纸技巧。

3


刺孔

用小刀或剪子在纸上剪刻出基本轮廓,然后用针在图案上刺孔,主要是让多层纸连接,同时于粗糙中见细致。这种手法常用于刺绣花样,有时花样是对称的,如枕花、鞋花、衣袖花等。需要2~4个一样的纸样,这时就多用宣纸剪刻、刺孔,完工后揭粘,则同时有多个一样的纸样。使用宣纸就是因其容易粘连而且薄,垫在下面进行刺绣时不会影响美感。用快而简便的订书机、订书钉代替,也同样起到多层纸连接的效果 。


05

用途形式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06

传承保护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剪纸面临着传承的挑战。然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爱好者致力于剪纸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他们通过举办展览、培训课程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剪纸艺术。同时,剪纸艺术也在不断创新,融入新的元素和创作理念,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剪纸作为“非遗国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让我们共同关注和推动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Chinese paper cutting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四川省教育厅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

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

编辑:蒋灵瑜

审核:罗艺轩

官q:2862912036


THE END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