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文化
剪纸
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纸,发展成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简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艺术语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关于剪纸的历史知识~
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造纸术还没有发明,人们就运用各种能够镂刻的材料,比如在竹片、树皮、皮革、金箔上进行雕刻。然后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材料的易取得性让剪纸进入到正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到清代已经成为全民性的艺术。
种类

在近两千的发展过程中,剪纸这门艺术并不是某个朝代某个地方的产物,它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生根发芽,滋长壮大。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散落到了全国各地,并且因为各地水土,风俗,人文等各不相同,所以最终出现的形态也不尽相同。
1、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
2、彩色剪纸

随着剪纸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诸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均给人不同的感受。
3、立体剪纸

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的。它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
用途

如今提起我国的剪纸,大家或许第一反应都是过年时装饰家里的窗花,但其实剪纸的用途可不只有这么点儿,剪纸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张贴用、摆衬用、刺绣底样、印染用。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窗花
用于贴窗户上作装饰的剪纸,以北方为普遍,逢年过节便更换窗纸并贴上新窗花,以示除旧迎新。
2、喜花
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一般是将剪纸1摆衬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
3、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称“鞋头花”,二是适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形,称“鞋面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至鞋帮,称“鞋帮花”。
4、门笺
又称“挂笺”“吊钱”““门彩”,一般用于门楣上或堂屋的二梁上,贴门笺除有印春除旧之意外,也有祈福驱邪之意。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和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人们的手上竟然能生出如此多巧夺天工的作品!人们借托剪纸传达出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的愿望,也为剪纸附上丰富的文化内涵。后人们可以从剪纸里看见先辈们对生命的颂扬、对自然的崇拜,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剪纸是一门深奥的艺术,让我们充满想象,剪出一张张奇妙的剪纸吧!

END


↓ ↓ ↓ ↓ ↓ ↓ ↓



图文:胶州市图书馆
编辑:郭佳慧
审核:朱海笑